所有人都在攻略朕_分卷阅读_29
商量来商量去,都说的是道路修好以后的事,对具体如何修路没有提出多少意见,最后倒是夏婵弱弱举手:
“不能搞承包吗?我爸就是包工头来着,修路我不知道,但他承包修过政府大楼,修路应该也可以……吧。”
“还有,陛下如果缺钱的话,可以把那些不常去的园子开放,当公园来收门票,就算一人只收一文钱,积少成多,长年累月下来,也能收很多吧?”
一语惊醒梦中人。
众人纷纷就着这个话题出起了主意,元清帝一一记录下来,最后留下太傅商议了许久。
承包确实是个不错的方式,官道由国家全权负责修建,剩下的小道便分给各地官员,甚至可以给当地乡绅,由他们出面去雇人来修,凡是愿意出资承包路段的,这些路都可以用他们的名号来命名,只要大魏在一日,就绝不改,并且可以在路边立牌,将对修路有贡献的记载下来,名传后世。
这样一来,原本需要国家全部承担费力组织,缓慢进行的,分散成千百个,即减轻了负担,也可以同时一起进行。
正好如今过了春播,不缺人手,若能赶在秋收冬日来临之前将路修好,这个冬日过年定然会热闹许多。
于是隔天上朝,元清帝便将要修路的事宣布了出来。
修路是好事,但众大臣不知道土豆玉米红薯的存在,担心修路花费太高,一旦发生天灾,国库不够赈灾,持反对意见。
再者,如今的官道好好的,为何要修,水泥又是何物?
元清帝早有准备,营造司带着水泥进殿来,给大家演示一番,又将凝固好的水泥石板搬来给大家看。
周宗夔又站出来,将商议好的政策说与众人听,一听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再一算成本,顿时争前恐后同意了,连元清帝说的等竣工验收才付款的提议也没有反对。
于是大魏首批包工头们至此诞生。
如果说长安整个五月上半月的热门话题被皇后几人承包,下半月则被修路这件事承包了,各种消息层出不穷。
很快元清帝就看到了由工部记录整理出来的,关于长安路段的承包分配。
修路不是小花费,官员们有承包的资格,却没有足够的钱,当然就算有,也不会表露出来,这不是自动跳出来承认自己贪腐吗。
然而商贾们有钱却没有资格,正因此,元清帝才会定下先修路再付款的规矩,于是原本便依附各官员贵族的商贾们纷纷上门拜访,这种官方允许光明正大赚钱的营生,何乐不为,再者,各官员们放出话来,路修好以后,虽说命名权归了官员,但立碑上的记载,可以将参与修建的他们写进去。
在这个商人地位低下的如今,算是十分光宗耀祖提升自身名望的一件事了。
修路的热潮从长安向四周扩散开来,逐渐被全国所知。
长安作为帝都,率先修建,最先开始的是首辅周宗夔选的路段,作为首辅,他直接承包了两坊一市。
司天监特意选了黄道吉日,动工这天,吸引了不少百姓来围观,为了不给百姓带来不便,路半边半边修,等另一边完全硬化能够走人,再修另一边。
等全国知晓修路的事,渐渐统计上奏的时候,长安城的水泥路已经铺设了大半。
而官道也早就开挖了起来,正好仗打完许多士兵闲了下来,元清帝叫肃王将这些人重新征召起来,发放工钱去修路。
因为有了土豆玉米红薯,元清帝底气很足,只要撑过今年,明年保证粮仓俱丰,直接将徭役改为雇佣。
加上承包商们也在雇人,一时长安但凡有力气愿意干活的,都能得到不小的收入,因为去年冬荒聚集来长安附近的流民也纷纷有了新出路。
整个长安城修路热火朝天的同时,夏婵提出的开设公园的提议,也开始施行。
对于公开皇家私苑这一点,元清帝并不反对,实在是祖父神宗大兴土木建了太多行宫和园子,每年维护这些园子,都要花费不少人手和钱财,夏婵的议题正好,帮忙解决了这个问题。
再者,昔年汉朝时的上林苑,便不只是皇家私苑,也曾准许百姓出入。
元清帝选择开放的第一个作为公园的园子是芙蓉园,这倒不是神宗兴建的,隋时就有,从燕到周到魏,一直都有扩建,如今已有两个坊的大小,其中景色优美,又临曲江,用来做公园正好。
不过在开放之前,得先做一番修缮。
元清帝没有见过现代公园是什么样,所以这件事交给了邵岩和梁平安,宋杰也算一个,而提供了点子的夏婵也掺了一脚,打着实地考察的名号借机乔装出了宫。
公园的事先放在一边,邵岩和梁平安立下了“军令状”,说保证会给大家一个惊喜,元清帝只等到时候完工来看。
他手头边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做,时间倒退几日,回到五天前。
端午之前元清帝便跟肃王定下了要选宗亲十岁以下孩童入宫进学的事,端午一过,肃王就着手去办了。
肃王出马,用了不到十日,便搞定了所有宗亲,甚至连三个皇姑也都参与,希望能将自家儿孙也算在内。
于是在五天前这一日,司天监选下的良辰吉日,宗室中所有十岁以下六岁以上的孩童全都进了宫,共计二十三名。
未来大魏第一批接受现代数理化教育的学生,也是未来推动大魏发展的基石,在这一天诞生。
第33章 开学┃仪式。
大魏皇子公主进学的地方叫资善堂, 离紫宸殿不远, 元清帝刚进学时就是在资善堂, 不过只念了一年,他就从太子升职到了皇帝,改到紫宸殿学习了。
资善堂则留给了安王和长乐公主使用, 安王去年年底就已经毕业,只剩下长乐公主和她的两个伴读还会去,不过长乐公主是女子, 又年纪渐大, 男师傅们在安王毕业后就不再教了,只剩下女师傅, 专门教授长乐公主。
当然,现在教授的对象又多了皇后几人, 在皇后的组织下,几位穿越女还真开始学习起了琴棋书画, 宋杰闲来无事也报了名,他如今属于两头跑,穿越女这边有需要他就是穿越女, 穿越男这边有需要他就是穿越男, 没少被夏婵吐槽。
因大魏后妃多从民间选拔,妃嫔入宫后才开始读书识字属于正常现象,不足为奇。
肃王游说众宗亲时元清帝也没有闲着,着人将资善堂修缮了一番,当然具体修缮方案由穿越者们定制, 毕竟将来授课的是他们。
学堂修缮完成后,元清帝特意去参观了一回,很是满意。
于是很快定下日子,招这些未来的学生入宫。
对于皇帝要让宗室送子女入宫统一进学这件事,宗室们第一反应:这是又要闹什么幺蛾子?
没办法,大魏皇室宗亲不好做,不敢出头不敢冒尖,生怕上面坐着的对他们有什么意见,闹得日子更不好过。
等肃王拜访了两个还活着的叔叔后,宗室才开始渐渐信了,皇帝这一回是真想要拉宗室一把了。
说起来,元清帝这样做,很有挑战祖制的嫌疑,若放在民间宗族中,改变祖规,是要全族讨论,由族老们再三商议才能决定的,但谁让元清帝是皇帝,自然是他说了算,当然,如果元清帝要做的太过,宗室还是会出来抗议的。
大魏至今唯二没有被宗室上书过的皇帝也就神宗和元清帝了,前者是因为活得太久,等他开始荒唐的时候,上头长辈都没了,下面除了弟妹,就是儿孙,谁敢说他。
元清帝则是因为年轻,也没做什么错事,宗室自然犯不着找皇帝不自在。
不过这一回,宗室没有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无他,这件事对他们有益无害,甚至是有大益。
否则三位大长公主也不会非要将自家儿孙塞进来了,而不在限定年纪范围内的则纷纷扼腕,年纪不到的还好些,有一就有二,他们等得起,过了的嘴上说着不在乎的酸话,心里羡慕嫉妒。
最后选定的二十三个孩童,魏家宗室十八个,来自公主一脉的五个,其中四个来自三位大长公主家,最后那个是庆康大长公主用人情捎带上来的。
这个被捎带来的孩子叫崔昭,算起来跟皇室也有那么一点关系。
崔昭的外高祖母是神宗的小姑姑,嫁人后便因难产而亡,留下一个女儿,因长得与神宗元后早逝的女儿有些像,被接进宫养了几年,即崔昭的外曾祖母。
这位外曾祖母以郡主的身份出嫁,嫁人后倒是过了一段好日子,但后来神宗十几个儿子夺位,郡马一家被牵连其中,外曾祖母因着郡主的身份逃过一劫,带着女儿活了下来。
她的女儿即崔昭的外祖母,神宗的元后怜惜郡主不幸,又将崔昭的外祖母时常接进宫。
彼时元后将失了母亲的庆康大长公主养在身边,崔昭的外祖母便时常带着庆康大长公主玩耍,久而久之,庆康大长公主便待她比元后更亲近。
后来朝中一片混乱,元后病逝,崔昭的外祖母失了依靠,很快嫁了人,庆康大长公主又还小,一时断了联系,等庆康大长公主出阁,崔昭的外祖母已经去世,只剩下一个十岁的女儿,即崔昭的母亲。
但此时崔昭的母亲已经随父亲外放,等再回京时,只剩下襁褓里的崔昭。
庆康大长公主念及幼时崔昭外祖母对她的悉心照顾,接受了崔昭母亲的临终托付,将崔昭养在了身边。
所以这次入宫进学的事一出,庆康大长公主便将崔昭和女儿嘉善公主一起送了进来,两人正好十岁。
和别的孩童不同,因着寄人篱下,崔昭比寻常孩子要早熟许多,虽然庆康大长公主待他极好,但毕竟不是亲生。
这次能够入宫进学,崔昭对庆康大长公主十分感激。
崔昭虽然对能入宫进学充满期待,但他也知道他的身份,以往在公主府时,他便谨记幼时的教训,从不拔尖,如今进了宫,面对一众皇子皇孙,他更不能草率冒头了。
然而下了马车,到了资善堂前,那位自称老师的先生竟要他们按照年纪大小来排队。
原本按照他的身份是不能走在最前列的,若非嘉善公主带着他一起,他该排在最后,但现在,那位老师叫他排在男孩队伍的最前。
此次进宫的二十三人中,年满十岁的仅有三位,而男子只有他一个,其余两人皆为女子。
崔昭惊讶的同时,心里时刻默念让自己谨记藏拙的枷锁动了动。
而等进了学堂,听到见到的,让那枷锁更松动了,心中隐隐有了期待。
学堂跟他在公主府时见到的完全不一样,那位叫邵岩的老师将他们分成了两拨,五岁到七岁的一拨,八岁到十岁的一拨,前面的叫小班,而他们叫大班。
小班和大班分开进学,各占一个教室。
教室里的一切都叫崔昭惊奇,占了整面墙的黑板,邵岩老师用白色叫粉笔的东西就在上面写下了字,桌案虽然也是一人一个,但跟公主府的不同,下面带了两个洞,可以将随身的东西放进去。
崔昭探手进去,发现居然有东西,抽出来一瞧,竟然是书本,一本本错开瞧去,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思想品德……叫他一阵茫然。
没等他们惊奇完,邵岩老师带着他们大班跟小班汇合,去了教室后面的操场。
操场边上搭建着一个高台,崔昭眼尖,远远便看到了高台上身着明黄的一人,是皇帝陛下!
崔昭长这么大第一次见到皇帝陛下,心情激动又好奇,等走近看清皇帝陛下的容貌,心里只划过一个念头:外面传言没错,陛下果真是京城第一美男子。
再一瞧,旁边那人他见过,是首辅大人!
若说崔昭最敬佩最崇拜的,莫过于首辅周大人,他曾想过,若日后能做官,定要做个像首辅一样清廉为民的好官。
没想到有一日他能得到首辅大人的教导。
虽然首辅大人说他每日只教一节课,但能得到他的教导崔昭已经十分高兴了。
除了首辅大人,教导他们的还有两位极有名望的先生,崔昭知道他们,若是原来的他,根本无法拜到他们名下,如今进了宫,却能得到两人一同教导,顿时更兴奋了,暗下决定日后定好勤勉用功。
至于没听过名声的邵岩老师和代表皇后来教授礼仪的夏婵女官便也无所谓了,尤其后者,想来应该是教导那些女孩家的。
不过叫崔昭惊讶的,最后竟然介绍了一位助教,叫他惊讶的不是助教,而是担任助教的这个人,居然是长乐长公主。
崔昭没有见过长乐公主,但嘉善和几位表哥见过,尤其嘉善时常提起,每每提起都是十分羡慕的语气。
长乐公主上前来落落大方的介绍自己,声音甜美亲切,崔昭忍不住抬眸看了一眼,对上长乐公主的笑靥,瞬间垂下了眼帘,下一刻又忍不住抬起,却不想正巧与长乐公主的目光对上,两人均愣了愣,而后长乐公主对他露出一个浅笑,移开视线,退回了皇帝陛下身旁。
崔昭盯着高台的一角,久久没有回神,连皇帝陛下说了什么都没有听见。
皇帝陛下好巧不巧将刚才的那一幕收入眼中,从他的角度,将崔昭耳脖通红恍然失神的模样看的一清二楚。
面无表情的皇帝陛下将崔昭的容貌暗暗记下,小小年纪居然敢肖想朕的妹妹,胆子很大嘛。
简单的开学仪式结束,进学就算开始了。
元清帝在教室后面看了片刻,见教的认真,学的也认真,便放心走了。
学校短时期内应该没有问题,老师们每天一个人最多也就两节课,不过到底不是长久之计,邵岩和夏婵都没有当过老师,虽然有皇后几人一起帮忙写教案,但只有他们两个远远不够,夏婵顶着教礼仪的名号也迟早会戳穿被宗室知晓,得在这之前,多培养出一些老师来,元清帝还想着日后在国子监等推广新学。
不过数理化等基础教材已经编撰完毕,像基础数学已经在户部开始传阅,自从户部官员学会了阿拉伯数字,办事效率大大提高,户部不乏对数学有研究的,等他们中有拔尖的出现,可以挑出来去跟夏婵学习中高等数学。
基础物理化学也可以照此在工部推行开。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夏婵知道的有限,有很多知识她已经不记得了,初级数理化还好,再深奥一些的,有些她自己也没弄明白,等到那时候,只能靠他们自己慢慢摩挲了。
“不能搞承包吗?我爸就是包工头来着,修路我不知道,但他承包修过政府大楼,修路应该也可以……吧。”
“还有,陛下如果缺钱的话,可以把那些不常去的园子开放,当公园来收门票,就算一人只收一文钱,积少成多,长年累月下来,也能收很多吧?”
一语惊醒梦中人。
众人纷纷就着这个话题出起了主意,元清帝一一记录下来,最后留下太傅商议了许久。
承包确实是个不错的方式,官道由国家全权负责修建,剩下的小道便分给各地官员,甚至可以给当地乡绅,由他们出面去雇人来修,凡是愿意出资承包路段的,这些路都可以用他们的名号来命名,只要大魏在一日,就绝不改,并且可以在路边立牌,将对修路有贡献的记载下来,名传后世。
这样一来,原本需要国家全部承担费力组织,缓慢进行的,分散成千百个,即减轻了负担,也可以同时一起进行。
正好如今过了春播,不缺人手,若能赶在秋收冬日来临之前将路修好,这个冬日过年定然会热闹许多。
于是隔天上朝,元清帝便将要修路的事宣布了出来。
修路是好事,但众大臣不知道土豆玉米红薯的存在,担心修路花费太高,一旦发生天灾,国库不够赈灾,持反对意见。
再者,如今的官道好好的,为何要修,水泥又是何物?
元清帝早有准备,营造司带着水泥进殿来,给大家演示一番,又将凝固好的水泥石板搬来给大家看。
周宗夔又站出来,将商议好的政策说与众人听,一听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再一算成本,顿时争前恐后同意了,连元清帝说的等竣工验收才付款的提议也没有反对。
于是大魏首批包工头们至此诞生。
如果说长安整个五月上半月的热门话题被皇后几人承包,下半月则被修路这件事承包了,各种消息层出不穷。
很快元清帝就看到了由工部记录整理出来的,关于长安路段的承包分配。
修路不是小花费,官员们有承包的资格,却没有足够的钱,当然就算有,也不会表露出来,这不是自动跳出来承认自己贪腐吗。
然而商贾们有钱却没有资格,正因此,元清帝才会定下先修路再付款的规矩,于是原本便依附各官员贵族的商贾们纷纷上门拜访,这种官方允许光明正大赚钱的营生,何乐不为,再者,各官员们放出话来,路修好以后,虽说命名权归了官员,但立碑上的记载,可以将参与修建的他们写进去。
在这个商人地位低下的如今,算是十分光宗耀祖提升自身名望的一件事了。
修路的热潮从长安向四周扩散开来,逐渐被全国所知。
长安作为帝都,率先修建,最先开始的是首辅周宗夔选的路段,作为首辅,他直接承包了两坊一市。
司天监特意选了黄道吉日,动工这天,吸引了不少百姓来围观,为了不给百姓带来不便,路半边半边修,等另一边完全硬化能够走人,再修另一边。
等全国知晓修路的事,渐渐统计上奏的时候,长安城的水泥路已经铺设了大半。
而官道也早就开挖了起来,正好仗打完许多士兵闲了下来,元清帝叫肃王将这些人重新征召起来,发放工钱去修路。
因为有了土豆玉米红薯,元清帝底气很足,只要撑过今年,明年保证粮仓俱丰,直接将徭役改为雇佣。
加上承包商们也在雇人,一时长安但凡有力气愿意干活的,都能得到不小的收入,因为去年冬荒聚集来长安附近的流民也纷纷有了新出路。
整个长安城修路热火朝天的同时,夏婵提出的开设公园的提议,也开始施行。
对于公开皇家私苑这一点,元清帝并不反对,实在是祖父神宗大兴土木建了太多行宫和园子,每年维护这些园子,都要花费不少人手和钱财,夏婵的议题正好,帮忙解决了这个问题。
再者,昔年汉朝时的上林苑,便不只是皇家私苑,也曾准许百姓出入。
元清帝选择开放的第一个作为公园的园子是芙蓉园,这倒不是神宗兴建的,隋时就有,从燕到周到魏,一直都有扩建,如今已有两个坊的大小,其中景色优美,又临曲江,用来做公园正好。
不过在开放之前,得先做一番修缮。
元清帝没有见过现代公园是什么样,所以这件事交给了邵岩和梁平安,宋杰也算一个,而提供了点子的夏婵也掺了一脚,打着实地考察的名号借机乔装出了宫。
公园的事先放在一边,邵岩和梁平安立下了“军令状”,说保证会给大家一个惊喜,元清帝只等到时候完工来看。
他手头边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做,时间倒退几日,回到五天前。
端午之前元清帝便跟肃王定下了要选宗亲十岁以下孩童入宫进学的事,端午一过,肃王就着手去办了。
肃王出马,用了不到十日,便搞定了所有宗亲,甚至连三个皇姑也都参与,希望能将自家儿孙也算在内。
于是在五天前这一日,司天监选下的良辰吉日,宗室中所有十岁以下六岁以上的孩童全都进了宫,共计二十三名。
未来大魏第一批接受现代数理化教育的学生,也是未来推动大魏发展的基石,在这一天诞生。
第33章 开学┃仪式。
大魏皇子公主进学的地方叫资善堂, 离紫宸殿不远, 元清帝刚进学时就是在资善堂, 不过只念了一年,他就从太子升职到了皇帝,改到紫宸殿学习了。
资善堂则留给了安王和长乐公主使用, 安王去年年底就已经毕业,只剩下长乐公主和她的两个伴读还会去,不过长乐公主是女子, 又年纪渐大, 男师傅们在安王毕业后就不再教了,只剩下女师傅, 专门教授长乐公主。
当然,现在教授的对象又多了皇后几人, 在皇后的组织下,几位穿越女还真开始学习起了琴棋书画, 宋杰闲来无事也报了名,他如今属于两头跑,穿越女这边有需要他就是穿越女, 穿越男这边有需要他就是穿越男, 没少被夏婵吐槽。
因大魏后妃多从民间选拔,妃嫔入宫后才开始读书识字属于正常现象,不足为奇。
肃王游说众宗亲时元清帝也没有闲着,着人将资善堂修缮了一番,当然具体修缮方案由穿越者们定制, 毕竟将来授课的是他们。
学堂修缮完成后,元清帝特意去参观了一回,很是满意。
于是很快定下日子,招这些未来的学生入宫。
对于皇帝要让宗室送子女入宫统一进学这件事,宗室们第一反应:这是又要闹什么幺蛾子?
没办法,大魏皇室宗亲不好做,不敢出头不敢冒尖,生怕上面坐着的对他们有什么意见,闹得日子更不好过。
等肃王拜访了两个还活着的叔叔后,宗室才开始渐渐信了,皇帝这一回是真想要拉宗室一把了。
说起来,元清帝这样做,很有挑战祖制的嫌疑,若放在民间宗族中,改变祖规,是要全族讨论,由族老们再三商议才能决定的,但谁让元清帝是皇帝,自然是他说了算,当然,如果元清帝要做的太过,宗室还是会出来抗议的。
大魏至今唯二没有被宗室上书过的皇帝也就神宗和元清帝了,前者是因为活得太久,等他开始荒唐的时候,上头长辈都没了,下面除了弟妹,就是儿孙,谁敢说他。
元清帝则是因为年轻,也没做什么错事,宗室自然犯不着找皇帝不自在。
不过这一回,宗室没有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无他,这件事对他们有益无害,甚至是有大益。
否则三位大长公主也不会非要将自家儿孙塞进来了,而不在限定年纪范围内的则纷纷扼腕,年纪不到的还好些,有一就有二,他们等得起,过了的嘴上说着不在乎的酸话,心里羡慕嫉妒。
最后选定的二十三个孩童,魏家宗室十八个,来自公主一脉的五个,其中四个来自三位大长公主家,最后那个是庆康大长公主用人情捎带上来的。
这个被捎带来的孩子叫崔昭,算起来跟皇室也有那么一点关系。
崔昭的外高祖母是神宗的小姑姑,嫁人后便因难产而亡,留下一个女儿,因长得与神宗元后早逝的女儿有些像,被接进宫养了几年,即崔昭的外曾祖母。
这位外曾祖母以郡主的身份出嫁,嫁人后倒是过了一段好日子,但后来神宗十几个儿子夺位,郡马一家被牵连其中,外曾祖母因着郡主的身份逃过一劫,带着女儿活了下来。
她的女儿即崔昭的外祖母,神宗的元后怜惜郡主不幸,又将崔昭的外祖母时常接进宫。
彼时元后将失了母亲的庆康大长公主养在身边,崔昭的外祖母便时常带着庆康大长公主玩耍,久而久之,庆康大长公主便待她比元后更亲近。
后来朝中一片混乱,元后病逝,崔昭的外祖母失了依靠,很快嫁了人,庆康大长公主又还小,一时断了联系,等庆康大长公主出阁,崔昭的外祖母已经去世,只剩下一个十岁的女儿,即崔昭的母亲。
但此时崔昭的母亲已经随父亲外放,等再回京时,只剩下襁褓里的崔昭。
庆康大长公主念及幼时崔昭外祖母对她的悉心照顾,接受了崔昭母亲的临终托付,将崔昭养在了身边。
所以这次入宫进学的事一出,庆康大长公主便将崔昭和女儿嘉善公主一起送了进来,两人正好十岁。
和别的孩童不同,因着寄人篱下,崔昭比寻常孩子要早熟许多,虽然庆康大长公主待他极好,但毕竟不是亲生。
这次能够入宫进学,崔昭对庆康大长公主十分感激。
崔昭虽然对能入宫进学充满期待,但他也知道他的身份,以往在公主府时,他便谨记幼时的教训,从不拔尖,如今进了宫,面对一众皇子皇孙,他更不能草率冒头了。
然而下了马车,到了资善堂前,那位自称老师的先生竟要他们按照年纪大小来排队。
原本按照他的身份是不能走在最前列的,若非嘉善公主带着他一起,他该排在最后,但现在,那位老师叫他排在男孩队伍的最前。
此次进宫的二十三人中,年满十岁的仅有三位,而男子只有他一个,其余两人皆为女子。
崔昭惊讶的同时,心里时刻默念让自己谨记藏拙的枷锁动了动。
而等进了学堂,听到见到的,让那枷锁更松动了,心中隐隐有了期待。
学堂跟他在公主府时见到的完全不一样,那位叫邵岩的老师将他们分成了两拨,五岁到七岁的一拨,八岁到十岁的一拨,前面的叫小班,而他们叫大班。
小班和大班分开进学,各占一个教室。
教室里的一切都叫崔昭惊奇,占了整面墙的黑板,邵岩老师用白色叫粉笔的东西就在上面写下了字,桌案虽然也是一人一个,但跟公主府的不同,下面带了两个洞,可以将随身的东西放进去。
崔昭探手进去,发现居然有东西,抽出来一瞧,竟然是书本,一本本错开瞧去,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思想品德……叫他一阵茫然。
没等他们惊奇完,邵岩老师带着他们大班跟小班汇合,去了教室后面的操场。
操场边上搭建着一个高台,崔昭眼尖,远远便看到了高台上身着明黄的一人,是皇帝陛下!
崔昭长这么大第一次见到皇帝陛下,心情激动又好奇,等走近看清皇帝陛下的容貌,心里只划过一个念头:外面传言没错,陛下果真是京城第一美男子。
再一瞧,旁边那人他见过,是首辅大人!
若说崔昭最敬佩最崇拜的,莫过于首辅周大人,他曾想过,若日后能做官,定要做个像首辅一样清廉为民的好官。
没想到有一日他能得到首辅大人的教导。
虽然首辅大人说他每日只教一节课,但能得到他的教导崔昭已经十分高兴了。
除了首辅大人,教导他们的还有两位极有名望的先生,崔昭知道他们,若是原来的他,根本无法拜到他们名下,如今进了宫,却能得到两人一同教导,顿时更兴奋了,暗下决定日后定好勤勉用功。
至于没听过名声的邵岩老师和代表皇后来教授礼仪的夏婵女官便也无所谓了,尤其后者,想来应该是教导那些女孩家的。
不过叫崔昭惊讶的,最后竟然介绍了一位助教,叫他惊讶的不是助教,而是担任助教的这个人,居然是长乐长公主。
崔昭没有见过长乐公主,但嘉善和几位表哥见过,尤其嘉善时常提起,每每提起都是十分羡慕的语气。
长乐公主上前来落落大方的介绍自己,声音甜美亲切,崔昭忍不住抬眸看了一眼,对上长乐公主的笑靥,瞬间垂下了眼帘,下一刻又忍不住抬起,却不想正巧与长乐公主的目光对上,两人均愣了愣,而后长乐公主对他露出一个浅笑,移开视线,退回了皇帝陛下身旁。
崔昭盯着高台的一角,久久没有回神,连皇帝陛下说了什么都没有听见。
皇帝陛下好巧不巧将刚才的那一幕收入眼中,从他的角度,将崔昭耳脖通红恍然失神的模样看的一清二楚。
面无表情的皇帝陛下将崔昭的容貌暗暗记下,小小年纪居然敢肖想朕的妹妹,胆子很大嘛。
简单的开学仪式结束,进学就算开始了。
元清帝在教室后面看了片刻,见教的认真,学的也认真,便放心走了。
学校短时期内应该没有问题,老师们每天一个人最多也就两节课,不过到底不是长久之计,邵岩和夏婵都没有当过老师,虽然有皇后几人一起帮忙写教案,但只有他们两个远远不够,夏婵顶着教礼仪的名号也迟早会戳穿被宗室知晓,得在这之前,多培养出一些老师来,元清帝还想着日后在国子监等推广新学。
不过数理化等基础教材已经编撰完毕,像基础数学已经在户部开始传阅,自从户部官员学会了阿拉伯数字,办事效率大大提高,户部不乏对数学有研究的,等他们中有拔尖的出现,可以挑出来去跟夏婵学习中高等数学。
基础物理化学也可以照此在工部推行开。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夏婵知道的有限,有很多知识她已经不记得了,初级数理化还好,再深奥一些的,有些她自己也没弄明白,等到那时候,只能靠他们自己慢慢摩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