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女人_分卷阅读_54
为皇帝尝药,这是宫人內侍做的。柳娘以口渡药,一是亲密,二是为皇帝试毒。柳娘温婉一笑,眼中含泪,“我怕。”
只这二字就说尽了其中心酸担忧,皇帝刚遭遇这样的困厄,听了这话,自诩神仙中人,也忍不住软了心肠。
“陛下不可劳神,妾和你说说这宫中处置,您随意听听,万勿挂心。出事之后,妾已封锁后宫,没让消息传出去,现在是十二日午间,事情已经过去了,无人知晓。太医刚刚出宫,想来总会有人把消息透出去的,不过无碍,您已经醒了。端妃、宁嫔翊坤宫一应人等我都拘禁着,等陛下醒来处置,您不必着急等养好身子再做计较。”
“杀!”皇帝艰难的挤出一个字来,杀气腾腾!
“若是陛下有万一,妾不必问,定诛翊坤宫所有人,再夷九族!可陛下醒了,妾便可安心从容审理。不是妾为端妃说好话,她近年受宠非常,可与妾比肩,如此辉煌之时,怎么会弑君?这道理上说不过去啊?其中会不会有误会,妾担心杀她,陛下日后想来也是遗憾。再有,不看她的颜面,还有常安、宁安两位公主呢,若是诛杀她们母妃,两位公主日后如何自处?”
皇帝诧异看了柳娘一眼,他也知道自己为了修道,常居翊坤宫,十分伤柳娘的脸面。他还以为柳娘会趁机杀了端妃,再清洗宫中不和之人呢,皇后绝对有这个权利。没想到她能等到自己醒来,这真是一心为了自己着想啊!果然,贤后就是贤后,不因距离远近、关系亲疏而有所改变,皇帝心中安慰,轻抚柳娘的手背,心中渐有定论。
“陛下先歇息,我安排人提审宫女,等口供出来了,再报与陛下。”柳娘轻轻给皇帝整理被子,“您现在最重要的是歇息,晚间请安的大臣该来了。”
“审端妃!”皇帝又挤出一个短语。
“这……自古刑不上大夫,端妃乃是二品宫妃,位比六部尚书,不好……好,好,听陛下的,我这就去吩咐。”柳娘见皇帝坚辞,连忙应下,又叮嘱他好好休息,慢慢放他躺平,药效发挥,皇帝很快就睡着了。
皇帝再次醒来之时,朱载壡为首的皇子和昭宜公主为首的皇女都跪在皇帝床前,等候皇帝苏醒。柳娘并未因端妃戴罪之身而怪罪她所出公主,常安公主依旧作为公主之一,就跪在昭宜公主之后,有资格为皇帝侍疾。
柳娘坐在床沿上,见皇帝醒了,扶他起来,轻声道:“陛下醒了,儿子女儿孝顺,都跪地祈福,祈求陛下早日康复呢。”
诸位皇子皇女整齐叩头,齐声道:“父皇万安……”
皇帝似乎有一瞬间怔忪,定睛一看,指了指排在公主一列第二位的常安公主,瞬间怒道:“出!”
“都出去吧。”柳娘顺势打发所有皇子公主都退出去。可皇帝的动作谁有看不见呢,在宫中生存,没有小孩子。常安公主已经泪湿沾襟,朱载壡作为长子,昭宜作为长女,十分有风范的护着弟弟妹妹们出去。
“陛下,诸位阁老重臣正等着您召见呢,见吗?”
“齐……进……”
柳娘让那些重臣一起拜见,长春宫乃是后宫,皇帝又伤重不好挪动,这些重臣进出谨慎得如同刚进宫的小宫女,只盯着自己眼前的地砖研究,花纹真是漂亮啊。
齐齐叩拜行礼之后,首辅夏言出列问皇帝安好。
“朕躬安,卿等自勉。”皇帝好不容易连词成句,声音却犹如蚊蝇。柳娘不得不在一旁大声道:“陛下谕旨‘朕躬安,卿等自勉。’”
“臣遵旨。”众臣又是一阵叩拜,心里松一口气,只要皇帝还清醒,能说话,他们就放心了。往日皇帝不上朝,不也是内阁维持国家运转吗?只当皇帝又闭关修仙就是。
皇帝轻轻摆手示意,柳娘会意挥退诸人。
皇帝刚刚费神说话,此时能省则省,半响吐出一个字:“审。”
“审理结果已经出来了,此次弑君大案,乃是由杨金英为首的十六名宫女作案,其中张金莲良心未泯,虽上贼船,不敢涉水,中途来长春宫自首,妾才能及时赶到。此时想来依然后怕,妾无能,没有管好后宫,令陛下遭此大难,请陛下责罚。”柳娘顺势跪在床边,哭泣请罪。
“卿、好。”
听闻这两个字,柳娘好似终于放心,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中间抽泣着诉说自己的害怕和无助。哭了许久,发泄完情绪,柳娘渐渐找回理智,叹道:“是妾不好,陛下正该静养,怎么能哭声惊扰。”事实上水柔已经惊恐的跑进来,发现皇帝还睁着眼睛和皇后说话,这才心有余悸的退下。柳娘这哭的,宫人们还以为皇帝驾崩了呢!
柳娘醒过神来,慢慢诉说此次审理的结果:“杨金英等人弑君,据她们自己交待是怕继续为陛下采集仙露病逝,近日又有大雪,宫女们凌晨采露,多有病患。十日前,还移出去一百多生病的宫女。这些人乃是刚刚采选进宫专为陛下修仙所备,野性难驯,方有此大祸。杨金英等人对弑君大罪供认不讳,妾想令有司明正典刑,以儆效尤,陛下看可妥当?”
“剐、九族。”皇帝的意思是这些宫女千刀万剐,诛九族。
柳娘有些迟疑,这些宫女行为可恶,但真论起来,也算情有可原。见皇帝眼睛通红,显然在气头上,劝不通的,柳娘只得放下。暗中吩咐人以内宫体面为由,意思意思后给她们个痛快。家人也最多牵连父母兄弟近亲,宫女入宫都是贫家女,普通老百姓三代以上祖宗都记不清,很多媳妇都是买来的,低于车轮高度的儿童不算在九族之内。在小处挑毛病,最后实行下来,死的人少一大半。
皇帝又道:“端。”
柳娘听字猜意的功夫见长,道:“端妃一直紧咬牙关不说话,妾让宫中嬷嬷用了鞭刑,依然不吐口。到底是正二品宫妃,妾不敢太过,只好放过她了。与她同居一宫的王宁嫔却招供是端妃挑拨宫女弑君,她身为次嫔,被胁迫跟随。这是她的口供和画押。”
皇帝一看王宁平的画押,字迹工整,显然未受大刑。
“妾却觉得此言不实,大理寺断案也讲究动机和手段,端妃深受皇宠,为何冒天下之大不韪?可妾也知道端妃不能置身事外,妾带着內侍破门而入的时候,端妃就安坐侧殿,王宁嫔与其贴身宫女陪着她,侧殿灯火通明,显然她是知情的。而今端妃又是这个模样,显然是想见陛下一面,亲自禀告,陛下可愿见她?”
皇帝突然咳了起来,柳娘顾不得汇报什么,连忙叫太医进来。
皇帝病情反复,柳娘肩上担子重,内宫前朝均有人请见,宗室这时候也冒头了,别忘了皇帝是过继而来,宗室总想找借口发挥。
黄锦趁着柳娘处理事务的空挡和皇帝禀告道:“皇后娘娘所言属实,娘娘自陛下遇刺后,一直都在榻前,衣不解带,亲手照料。陛下乃是有福之人,后宫诸人莫不如皇后娘娘亲睦爱戴陛下。”所以皇帝千万不要灰心,黄锦只盼着皇帝一切安好。
“黄伴~”皇帝长叹一声,在这宫中若论最了解他的人只能是亲密称呼为“黄伴”的黄锦了。黄锦自小伺候皇帝长大,一路见证这兴献王世子到皇帝的艰难历程。而今在这形势大好的时候出了弑君案,简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骇人听闻。
“端妃为何?”皇帝怎么也想不清楚,他那么宠爱曹端妃,皇后都不自觉说出了“可与我比肩”之类的话,宠爱之盛可见一般。这样人人羡慕的端妃,怎么会想弑君呢?
黄锦见皇帝居然对参与弑君的端妃还有眷恋,钦佩皇后做事周密的同时,又升起强烈的不忿。皇帝待他亲密无间,黄锦一心为皇帝尽忠,这样的女人就是祸水,如何能让她再伴皇帝身边!
“奴婢倒有些上不得台面的想法。”
第98章 生孩子
“甲之蜜糖, 乙之砒/霜, 出此大事, 锦衣卫已连夜加审户部郎中曹察一家。据曹察之妻交待, 端妃娘娘入宫前曾与宁嫔娘娘之兄议亲。陛下可曾记得, 刚入宫那两年端妃娘娘并不远侍寝, 对陛下多有回避,待宁嫔娘娘入宫同居之后,才对陛下亲近起来。”黄锦虽一口一个尊称, 却是把端妃宁嫔往死路上逼。
“朕以为……矜持。”皇帝轻叹, 黄锦顿了顿, 没有说话。
皇帝也看见了黄锦的动作, 黄锦了解他, 他也了解黄锦, 显然这个陪伴他多年的大伴不想再说戳他心窝子的话。矜持,像皇后一般有宠爱则如烈火般奉献一颗真心;宠爱衰弛则克尽本分,这才是矜持。
黄锦从怀中掏出一册书来,封面上乃是《九衍长生术》, 一看就是道家学说, 只名字生僻,连遍览道家藏书的皇帝都没听说过。
黄锦也不卖关子,打开那书指着其中一段道:“此乃从端妃娘娘寝殿中搜出, 表面上是长生之术,实际是驳斥双修、诋毁仙道。”
皇帝只看黄锦指着的那一段就明白曹端妃的动机了,她这是怕皇帝拿她采补, 终将丧命才出此下策。怪不得,怪不得!皇帝突然回想起端妃曾经劝他善待宫女,多问几句便哭啼道:“同病相怜”。好一个同病相怜,亏得往日自己还以为端妃心善,如今想来不过是爱慕虚荣、贪生怕死罢了。
皇帝只觉的一腔真情付诸东流,无力摆手,让黄锦退下。柳娘和黄锦无意识的配合之下,终于为此次宫变,画上完美句号。
皇帝找到机会和柳娘道:“事情不宜拖得太久,外界物议沸腾,议论纷纷,皇家之事,岂能由他们翻弄口舌。曹氏、王氏和翊坤宫一干妃嫔宫女千刀万剐,株连九族,方解朕心头之恨。”
“陛下遭难,妾感同身受,只怕物议沸腾,倒是朝臣又有借口诋毁陛下修仙了。唉,不如用妾的名义赐死内宫妃嫔就是,到底伺候过陛下,让外人见了,不免难堪。陛下也知此次大案,议论纷纷,将来史书彪炳,当如何记载?有此一案,恐伤陛下贤名。不若以妾的名义行事,后世之人只当是内宫妇人争宠,一笑置之。”
皇帝没想到柳娘还愿意给端妃一个体面,心中更坚信她温柔慈爱,有母仪天下之风。
“依卿。”
翊坤宫内妃嫔全部赐死,家族覆灭,宫变弑君答案就此落下帷幕。曹端妃是否冤枉,此案可有内情,均是浮云。
柳娘一道旨意,翊坤宫清洗一空,外朝家族也瞬间灰飞烟灭,妃嫔们再一次见识到了皇后的威严与能力,安分的犹如鹌鹑,战战兢兢,一心讨好皇后。
皇帝却好像突然发现了柳娘的好,伤好大半,能移动之后,依旧赖在长春宫,与柳娘同吃同住,两人仿佛回到了初识时候的亲密。长春宫中,皇帝、柳娘、昭宜、朱载壡、朱载堃一家五口,如同平常人家说笑玩乐。皇帝往日因修仙错过和儿女相处的日子,如今都补回来了。
待皇帝大好之后,立即下旨册封朱载壡为太子,令礼部、太常寺准备仪典,这是对柳娘忠君爱君的回报。
朱载壡出生之时,皇帝大赦天下,并令大学士献上《皇太子赋》,身为嫡长子,没有比他更合适的继承者。话虽如此,可一日未曾正位东宫,柳娘就一日不放心。此时正式册封,柳娘也松了一口气。
后人对皇太子的地位多有误解,总拿唐太宗李承乾与康熙二阿哥作为皇太子的反面教材,好似皇太子就是其他藩王、皇子的踏脚石。却不知藩王、皇子在太子面前拱手作揖,称臣叩首,储君的地位非同一般。尤其在大明,皇太子是怎样高贵的地位——国之储君,副贰,正统,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多少皇子谋夺帝位,都要从登上太子位开始。
远的不提,就拿大明第三代帝王仁宗来说,身患脚疾,上有君父成祖不满,下有弟弟汉王穷追不舍,内宫母后虽有后位之尊,可汉王也是她的儿子。即便处境如此不利,他依旧踩下军功赫赫的汉王登上皇位,为什么?因为他嫡长子的身份,皇太子的身份,朝中有多少大臣拥护这正统!
朱载壡而今正位东宫,前程已定,当初子以母贵,而今母以子贵,柳娘的地位因此更加稳固。
威风凛凛,风光无限的柳娘却在深夜轻装简行,避开了水柔等皇帝安插的眼线,来到慈庆宫中。在内宫经营十多年,又有此次大清洗,柳娘对内宫的掌控,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你来了。”慈庆宫装饰恢弘精致的内殿中,只有一个老妇端坐在凤椅上,这是孝宗原配、武宗生母——张太后。
“这些年我待太后娘娘不好吗?供奉有缺失吗?娘娘为何绝我生路?”柳娘厉声问道。
“你很好,哀家从未想过你倒与那些白眼狼不同,念着哀家奉送皇位的恩情。”张太后仿若为看到声色俱厉的柳娘,慢条斯理道:“这些年你名义上减少了慈庆宫的供奉,可哀家所需只有多没有少,只有优没有次,哀家承你的情。奈何你是他的女人,生死大事,不是几匹绸缎就能抵消的。他占了哀家儿子的皇位,杀了哀家的弟弟,哀家不杀他,天理何在?!”
“你明知杀了陛下于事无补,依旧是我儿继位,他的血脉传承国祚。更何况,你杀不了他。”
“是啊,我知道。”若是自己还有力量,就不会困守慈庆宫了。张太后再清楚不过,刚开始的时候,皇帝还要她做个门面牌坊,大节下让她漏个面,如今她已两年不曾参加宫廷大宴,世人都忘记了宫中还有一个张太后,名正言顺的太后。不是追封,不是超拔,她是陛下原配正妻啊!张太后忍不住落泪。
柳娘却不愿再施舍仁慈,她对张太后有同情,才放任她在后宫安享晚年。可她挑动曹端妃弑君,这就是伤害她的利益。
“我念着太后娘娘的恩情,给你一个自我了断的机会,仍旧可用太后仪仗葬入泰陵。”
张天后笑得更欢了,眼泪簌簌落下来。“多谢皇后娘娘恩典,可惜老妇用不到了。太医院没报吗?哀家已绝生机,可惜不能拉着兴献小儿垫背,可惜,可惜。”
“沈氏,你是个好的,哀家后宫势力已被清洗干净,一点儿金银积蓄想来你也看不上眼。最后送你几句忠告,报答你的好意吧。”
张太后站起身,颤颤巍巍走到柳娘跟前,不顾柳娘退步,紧紧抓着她的手臂道:“永远不要相信男人,永远不要相信皇帝!都是骗子!他们的血是冷的,心是铁做的,都是铁做的!都说先帝待哀家好,从古至今哪儿有不染二色的君王。骗子!天下人都被他骗了!先帝心里只有江山社稷,连儿子都教不好,哀家困在这冷冰冰的慈庆宫,就像老鼠,苟且偷生,有什么意思,有什么意思!皇帝都是骗子,兴献小儿更是冷血,你不要被他骗了,他马上又会忘了你的好,流连后宫。女人和朝政有什么分别,都是一样的,一样的!”
柳娘抽身退步,躲开已经疯癫的张太后。柳娘还以为她能有什么至理名言相赠,没想到只是几句牢骚话。孝宗是个绝好的皇帝,不仅是个好皇帝,更是一个好夫君,好丈夫,好父亲。武宗没被教育好,无嗣才让张太后落得如此下场。可选嘉靖继位是她和杨廷和选的,如何怪得道作古的孝宗头上。
疯癫的女人,连她生命中最光辉耀眼的珍宝都蒙尘了。
柳娘任由张太后在内殿嘶吼哭泣,快步退出了慈庆宫。回眸一看,夜色下的慈庆宫犹如张开大嘴的巨兽,吞吐黑暗,湮灭人性。
嘉靖二十一年,太后张氏薨,因正值新年之前,皇帝深觉晦气,葬礼大幅度削减,清冷葬入孝宗陵寝。
宫中仪式性为张太后举丧,未几,新年已至,红绸代替白布,热闹的新年开始了。张太后的死亡,被遗忘在深宫中。
忙完了大儿子的册封大典,柳娘本以为可以歇一口气,没想到朝中又为皇太子所居宫殿吵了起来。
太子既立,就不能再同别的皇子一样,随意居住。朱载壡原本住在长春宫中,这是皇后求来的特权,如今太子居住在哪里,也是朝堂上需要重点讨论的话题。别忘了皇帝上台就是通过大礼议初步掌握朝政大权的,当初大礼议以皇帝的胜利为结果,可是影响却绵延至今,朝臣们也想通过宫殿所代表的含义,影射朝政。
第99章 生孩子
世人常以东宫代称太子, 简而言之, 太子的确居住在皇城东边的宫殿里。
外东路如今最适合太子居住的宫殿就是慈庆宫与慈宁宫, 只是如今张太后刚刚仙逝, 马上整修她的寝宫, 也不太符合礼仪标准。
这里面不仅牵涉着张太后, 还有朝政上的弯弯绕绕,展开来说,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蒋太后去世之后, 翊国公郭勋曾建议皇帝把慈宁宫改为太子居所。当时太子还未明旨确立, 带最佳候选人只有朱载壡一个。皇帝并不想这么早确立太子, 加之慈宁宫是生母的宫殿, 不愿轻动。当时的首辅夏言出言反对, 颇为符合皇帝的的心意, 此事就此搁置。
而今太子已经立了,宫殿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夏言好像忘了当初自己说过的话,又请旨改慈宁、慈庆两宫之一, 作为太子居所。东路上规制适合的宫殿也就这两所了, 新建宫殿太过劳民伤财,为朝堂大臣所不取。只是一所是皇帝生母宫殿,皇帝与生母感情好, 不愿意;一所是张太后的宫殿,她身份太正太硬,她才是正统, 又是新丧,不能够。怎么做都容易惹雷,太子还住在内宫也不合礼仪啊!
说来是两面为难,但朝臣都是层层选□□的精英,怎么会为这点事情犯难呢?关键是其中还牵扯到夏言前后不一的态度,他当时反对郭勋,此时又出尔反尔,朝堂上郭勋正受到诸多御史弹劾,不得已停职自辩。皇帝以为这是夏言在打压内阁其他人,御史也是他指使的。郭勋乃是超品国公,是武定侯第六世孙,又在嘉靖初年的大礼议中出力,深的皇宠。这样根深蒂固、颇有圣宠的超品国公被首辅夏言逼的停职闲赋在家,这样的势力,怎不令皇帝心惊。
作为一个绝顶聪明的帝王,皇帝长期不上朝仍然能掌控朝政,凭的就是对朝臣的平衡。夏言忘了他身为臣子的本分,皇帝无法饶恕。
所以,这表面是皇太子宫殿的问题,实际上是内阁争斗,朝臣倾轧的缩影,或者朝堂斗争都是表象,真正的原因的婚事皇帝猜忌大臣的权利威胁到了他。
每一层都是表象,拨开这一层,还有下一层,如同一颗洋葱,层层叠叠,阴谋反复。
最终,皇帝下旨皇太子宫殿选在慈庆宫,慈庆宫恢复旧名清宁宫。同时,夏言罢官,停职闲赋,郭勋死在锦衣卫诏狱中,时任礼部尚书的严嵩深得皇帝信任,逐步走上历史舞台。
朱载壡此时才八岁,他不明白这样复杂的朝政,不由向皇帝请教。皇帝在养好身体之后,死灰复燃,又沉迷在修仙中,面对儿子的请教,只让他“多思、少问”。这样的答案显然不能满足好奇心旺盛的孩子,朱载壡只能回来问柳娘。
“母后,孩儿不明白。太傅总说严尚书贪婪放纵,父皇也曾斥责于他,怎么此次却是夏首辅罢官,他入内阁呢?”朱载壡歪着头问道。
“那皇儿知不知道夏首辅家境富饶,用度奢侈,他本起自寒微,光靠俸禄,怎能攒下这样的身家吗?严大人前几次才收到的家乡人送来的牌匾,他为家乡修桥铺路,惠及乡里,你父皇也称赞过他。”
朱载壡糊涂了,他以为这就是黑白分明的戏台故事,夏言是好人,严嵩是坏人,那个被父皇下狱的郭勋更是大大的坏人。怎么坏人也做好事,好人也贪污。他的父皇对这些人既夸过也骂过,年幼的朱载壡实在不知道以什么为标准。
“可是……可是,太傅说……”
“嘘——”柳娘示意他不要继续说了,轻柔的把他抱在怀中,抚摸着他的头发道:“壡儿,不要总听太傅说,太傅说。太傅也只是臣子,父皇母后为你选了天下学问最好的人做太傅,可学问最好的不一定是最会做官的,不一定是对民有益的,不一定会教你怎么做皇帝,你要学会自己多看多想才行。有什么不明白的就去问你父皇,不要轻信臣子的话,即便是太傅。”
皇家太傅不同于民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不能套用在太子身上。
只这二字就说尽了其中心酸担忧,皇帝刚遭遇这样的困厄,听了这话,自诩神仙中人,也忍不住软了心肠。
“陛下不可劳神,妾和你说说这宫中处置,您随意听听,万勿挂心。出事之后,妾已封锁后宫,没让消息传出去,现在是十二日午间,事情已经过去了,无人知晓。太医刚刚出宫,想来总会有人把消息透出去的,不过无碍,您已经醒了。端妃、宁嫔翊坤宫一应人等我都拘禁着,等陛下醒来处置,您不必着急等养好身子再做计较。”
“杀!”皇帝艰难的挤出一个字来,杀气腾腾!
“若是陛下有万一,妾不必问,定诛翊坤宫所有人,再夷九族!可陛下醒了,妾便可安心从容审理。不是妾为端妃说好话,她近年受宠非常,可与妾比肩,如此辉煌之时,怎么会弑君?这道理上说不过去啊?其中会不会有误会,妾担心杀她,陛下日后想来也是遗憾。再有,不看她的颜面,还有常安、宁安两位公主呢,若是诛杀她们母妃,两位公主日后如何自处?”
皇帝诧异看了柳娘一眼,他也知道自己为了修道,常居翊坤宫,十分伤柳娘的脸面。他还以为柳娘会趁机杀了端妃,再清洗宫中不和之人呢,皇后绝对有这个权利。没想到她能等到自己醒来,这真是一心为了自己着想啊!果然,贤后就是贤后,不因距离远近、关系亲疏而有所改变,皇帝心中安慰,轻抚柳娘的手背,心中渐有定论。
“陛下先歇息,我安排人提审宫女,等口供出来了,再报与陛下。”柳娘轻轻给皇帝整理被子,“您现在最重要的是歇息,晚间请安的大臣该来了。”
“审端妃!”皇帝又挤出一个短语。
“这……自古刑不上大夫,端妃乃是二品宫妃,位比六部尚书,不好……好,好,听陛下的,我这就去吩咐。”柳娘见皇帝坚辞,连忙应下,又叮嘱他好好休息,慢慢放他躺平,药效发挥,皇帝很快就睡着了。
皇帝再次醒来之时,朱载壡为首的皇子和昭宜公主为首的皇女都跪在皇帝床前,等候皇帝苏醒。柳娘并未因端妃戴罪之身而怪罪她所出公主,常安公主依旧作为公主之一,就跪在昭宜公主之后,有资格为皇帝侍疾。
柳娘坐在床沿上,见皇帝醒了,扶他起来,轻声道:“陛下醒了,儿子女儿孝顺,都跪地祈福,祈求陛下早日康复呢。”
诸位皇子皇女整齐叩头,齐声道:“父皇万安……”
皇帝似乎有一瞬间怔忪,定睛一看,指了指排在公主一列第二位的常安公主,瞬间怒道:“出!”
“都出去吧。”柳娘顺势打发所有皇子公主都退出去。可皇帝的动作谁有看不见呢,在宫中生存,没有小孩子。常安公主已经泪湿沾襟,朱载壡作为长子,昭宜作为长女,十分有风范的护着弟弟妹妹们出去。
“陛下,诸位阁老重臣正等着您召见呢,见吗?”
“齐……进……”
柳娘让那些重臣一起拜见,长春宫乃是后宫,皇帝又伤重不好挪动,这些重臣进出谨慎得如同刚进宫的小宫女,只盯着自己眼前的地砖研究,花纹真是漂亮啊。
齐齐叩拜行礼之后,首辅夏言出列问皇帝安好。
“朕躬安,卿等自勉。”皇帝好不容易连词成句,声音却犹如蚊蝇。柳娘不得不在一旁大声道:“陛下谕旨‘朕躬安,卿等自勉。’”
“臣遵旨。”众臣又是一阵叩拜,心里松一口气,只要皇帝还清醒,能说话,他们就放心了。往日皇帝不上朝,不也是内阁维持国家运转吗?只当皇帝又闭关修仙就是。
皇帝轻轻摆手示意,柳娘会意挥退诸人。
皇帝刚刚费神说话,此时能省则省,半响吐出一个字:“审。”
“审理结果已经出来了,此次弑君大案,乃是由杨金英为首的十六名宫女作案,其中张金莲良心未泯,虽上贼船,不敢涉水,中途来长春宫自首,妾才能及时赶到。此时想来依然后怕,妾无能,没有管好后宫,令陛下遭此大难,请陛下责罚。”柳娘顺势跪在床边,哭泣请罪。
“卿、好。”
听闻这两个字,柳娘好似终于放心,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中间抽泣着诉说自己的害怕和无助。哭了许久,发泄完情绪,柳娘渐渐找回理智,叹道:“是妾不好,陛下正该静养,怎么能哭声惊扰。”事实上水柔已经惊恐的跑进来,发现皇帝还睁着眼睛和皇后说话,这才心有余悸的退下。柳娘这哭的,宫人们还以为皇帝驾崩了呢!
柳娘醒过神来,慢慢诉说此次审理的结果:“杨金英等人弑君,据她们自己交待是怕继续为陛下采集仙露病逝,近日又有大雪,宫女们凌晨采露,多有病患。十日前,还移出去一百多生病的宫女。这些人乃是刚刚采选进宫专为陛下修仙所备,野性难驯,方有此大祸。杨金英等人对弑君大罪供认不讳,妾想令有司明正典刑,以儆效尤,陛下看可妥当?”
“剐、九族。”皇帝的意思是这些宫女千刀万剐,诛九族。
柳娘有些迟疑,这些宫女行为可恶,但真论起来,也算情有可原。见皇帝眼睛通红,显然在气头上,劝不通的,柳娘只得放下。暗中吩咐人以内宫体面为由,意思意思后给她们个痛快。家人也最多牵连父母兄弟近亲,宫女入宫都是贫家女,普通老百姓三代以上祖宗都记不清,很多媳妇都是买来的,低于车轮高度的儿童不算在九族之内。在小处挑毛病,最后实行下来,死的人少一大半。
皇帝又道:“端。”
柳娘听字猜意的功夫见长,道:“端妃一直紧咬牙关不说话,妾让宫中嬷嬷用了鞭刑,依然不吐口。到底是正二品宫妃,妾不敢太过,只好放过她了。与她同居一宫的王宁嫔却招供是端妃挑拨宫女弑君,她身为次嫔,被胁迫跟随。这是她的口供和画押。”
皇帝一看王宁平的画押,字迹工整,显然未受大刑。
“妾却觉得此言不实,大理寺断案也讲究动机和手段,端妃深受皇宠,为何冒天下之大不韪?可妾也知道端妃不能置身事外,妾带着內侍破门而入的时候,端妃就安坐侧殿,王宁嫔与其贴身宫女陪着她,侧殿灯火通明,显然她是知情的。而今端妃又是这个模样,显然是想见陛下一面,亲自禀告,陛下可愿见她?”
皇帝突然咳了起来,柳娘顾不得汇报什么,连忙叫太医进来。
皇帝病情反复,柳娘肩上担子重,内宫前朝均有人请见,宗室这时候也冒头了,别忘了皇帝是过继而来,宗室总想找借口发挥。
黄锦趁着柳娘处理事务的空挡和皇帝禀告道:“皇后娘娘所言属实,娘娘自陛下遇刺后,一直都在榻前,衣不解带,亲手照料。陛下乃是有福之人,后宫诸人莫不如皇后娘娘亲睦爱戴陛下。”所以皇帝千万不要灰心,黄锦只盼着皇帝一切安好。
“黄伴~”皇帝长叹一声,在这宫中若论最了解他的人只能是亲密称呼为“黄伴”的黄锦了。黄锦自小伺候皇帝长大,一路见证这兴献王世子到皇帝的艰难历程。而今在这形势大好的时候出了弑君案,简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骇人听闻。
“端妃为何?”皇帝怎么也想不清楚,他那么宠爱曹端妃,皇后都不自觉说出了“可与我比肩”之类的话,宠爱之盛可见一般。这样人人羡慕的端妃,怎么会想弑君呢?
黄锦见皇帝居然对参与弑君的端妃还有眷恋,钦佩皇后做事周密的同时,又升起强烈的不忿。皇帝待他亲密无间,黄锦一心为皇帝尽忠,这样的女人就是祸水,如何能让她再伴皇帝身边!
“奴婢倒有些上不得台面的想法。”
第98章 生孩子
“甲之蜜糖, 乙之砒/霜, 出此大事, 锦衣卫已连夜加审户部郎中曹察一家。据曹察之妻交待, 端妃娘娘入宫前曾与宁嫔娘娘之兄议亲。陛下可曾记得, 刚入宫那两年端妃娘娘并不远侍寝, 对陛下多有回避,待宁嫔娘娘入宫同居之后,才对陛下亲近起来。”黄锦虽一口一个尊称, 却是把端妃宁嫔往死路上逼。
“朕以为……矜持。”皇帝轻叹, 黄锦顿了顿, 没有说话。
皇帝也看见了黄锦的动作, 黄锦了解他, 他也了解黄锦, 显然这个陪伴他多年的大伴不想再说戳他心窝子的话。矜持,像皇后一般有宠爱则如烈火般奉献一颗真心;宠爱衰弛则克尽本分,这才是矜持。
黄锦从怀中掏出一册书来,封面上乃是《九衍长生术》, 一看就是道家学说, 只名字生僻,连遍览道家藏书的皇帝都没听说过。
黄锦也不卖关子,打开那书指着其中一段道:“此乃从端妃娘娘寝殿中搜出, 表面上是长生之术,实际是驳斥双修、诋毁仙道。”
皇帝只看黄锦指着的那一段就明白曹端妃的动机了,她这是怕皇帝拿她采补, 终将丧命才出此下策。怪不得,怪不得!皇帝突然回想起端妃曾经劝他善待宫女,多问几句便哭啼道:“同病相怜”。好一个同病相怜,亏得往日自己还以为端妃心善,如今想来不过是爱慕虚荣、贪生怕死罢了。
皇帝只觉的一腔真情付诸东流,无力摆手,让黄锦退下。柳娘和黄锦无意识的配合之下,终于为此次宫变,画上完美句号。
皇帝找到机会和柳娘道:“事情不宜拖得太久,外界物议沸腾,议论纷纷,皇家之事,岂能由他们翻弄口舌。曹氏、王氏和翊坤宫一干妃嫔宫女千刀万剐,株连九族,方解朕心头之恨。”
“陛下遭难,妾感同身受,只怕物议沸腾,倒是朝臣又有借口诋毁陛下修仙了。唉,不如用妾的名义赐死内宫妃嫔就是,到底伺候过陛下,让外人见了,不免难堪。陛下也知此次大案,议论纷纷,将来史书彪炳,当如何记载?有此一案,恐伤陛下贤名。不若以妾的名义行事,后世之人只当是内宫妇人争宠,一笑置之。”
皇帝没想到柳娘还愿意给端妃一个体面,心中更坚信她温柔慈爱,有母仪天下之风。
“依卿。”
翊坤宫内妃嫔全部赐死,家族覆灭,宫变弑君答案就此落下帷幕。曹端妃是否冤枉,此案可有内情,均是浮云。
柳娘一道旨意,翊坤宫清洗一空,外朝家族也瞬间灰飞烟灭,妃嫔们再一次见识到了皇后的威严与能力,安分的犹如鹌鹑,战战兢兢,一心讨好皇后。
皇帝却好像突然发现了柳娘的好,伤好大半,能移动之后,依旧赖在长春宫,与柳娘同吃同住,两人仿佛回到了初识时候的亲密。长春宫中,皇帝、柳娘、昭宜、朱载壡、朱载堃一家五口,如同平常人家说笑玩乐。皇帝往日因修仙错过和儿女相处的日子,如今都补回来了。
待皇帝大好之后,立即下旨册封朱载壡为太子,令礼部、太常寺准备仪典,这是对柳娘忠君爱君的回报。
朱载壡出生之时,皇帝大赦天下,并令大学士献上《皇太子赋》,身为嫡长子,没有比他更合适的继承者。话虽如此,可一日未曾正位东宫,柳娘就一日不放心。此时正式册封,柳娘也松了一口气。
后人对皇太子的地位多有误解,总拿唐太宗李承乾与康熙二阿哥作为皇太子的反面教材,好似皇太子就是其他藩王、皇子的踏脚石。却不知藩王、皇子在太子面前拱手作揖,称臣叩首,储君的地位非同一般。尤其在大明,皇太子是怎样高贵的地位——国之储君,副贰,正统,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多少皇子谋夺帝位,都要从登上太子位开始。
远的不提,就拿大明第三代帝王仁宗来说,身患脚疾,上有君父成祖不满,下有弟弟汉王穷追不舍,内宫母后虽有后位之尊,可汉王也是她的儿子。即便处境如此不利,他依旧踩下军功赫赫的汉王登上皇位,为什么?因为他嫡长子的身份,皇太子的身份,朝中有多少大臣拥护这正统!
朱载壡而今正位东宫,前程已定,当初子以母贵,而今母以子贵,柳娘的地位因此更加稳固。
威风凛凛,风光无限的柳娘却在深夜轻装简行,避开了水柔等皇帝安插的眼线,来到慈庆宫中。在内宫经营十多年,又有此次大清洗,柳娘对内宫的掌控,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你来了。”慈庆宫装饰恢弘精致的内殿中,只有一个老妇端坐在凤椅上,这是孝宗原配、武宗生母——张太后。
“这些年我待太后娘娘不好吗?供奉有缺失吗?娘娘为何绝我生路?”柳娘厉声问道。
“你很好,哀家从未想过你倒与那些白眼狼不同,念着哀家奉送皇位的恩情。”张太后仿若为看到声色俱厉的柳娘,慢条斯理道:“这些年你名义上减少了慈庆宫的供奉,可哀家所需只有多没有少,只有优没有次,哀家承你的情。奈何你是他的女人,生死大事,不是几匹绸缎就能抵消的。他占了哀家儿子的皇位,杀了哀家的弟弟,哀家不杀他,天理何在?!”
“你明知杀了陛下于事无补,依旧是我儿继位,他的血脉传承国祚。更何况,你杀不了他。”
“是啊,我知道。”若是自己还有力量,就不会困守慈庆宫了。张太后再清楚不过,刚开始的时候,皇帝还要她做个门面牌坊,大节下让她漏个面,如今她已两年不曾参加宫廷大宴,世人都忘记了宫中还有一个张太后,名正言顺的太后。不是追封,不是超拔,她是陛下原配正妻啊!张太后忍不住落泪。
柳娘却不愿再施舍仁慈,她对张太后有同情,才放任她在后宫安享晚年。可她挑动曹端妃弑君,这就是伤害她的利益。
“我念着太后娘娘的恩情,给你一个自我了断的机会,仍旧可用太后仪仗葬入泰陵。”
张天后笑得更欢了,眼泪簌簌落下来。“多谢皇后娘娘恩典,可惜老妇用不到了。太医院没报吗?哀家已绝生机,可惜不能拉着兴献小儿垫背,可惜,可惜。”
“沈氏,你是个好的,哀家后宫势力已被清洗干净,一点儿金银积蓄想来你也看不上眼。最后送你几句忠告,报答你的好意吧。”
张太后站起身,颤颤巍巍走到柳娘跟前,不顾柳娘退步,紧紧抓着她的手臂道:“永远不要相信男人,永远不要相信皇帝!都是骗子!他们的血是冷的,心是铁做的,都是铁做的!都说先帝待哀家好,从古至今哪儿有不染二色的君王。骗子!天下人都被他骗了!先帝心里只有江山社稷,连儿子都教不好,哀家困在这冷冰冰的慈庆宫,就像老鼠,苟且偷生,有什么意思,有什么意思!皇帝都是骗子,兴献小儿更是冷血,你不要被他骗了,他马上又会忘了你的好,流连后宫。女人和朝政有什么分别,都是一样的,一样的!”
柳娘抽身退步,躲开已经疯癫的张太后。柳娘还以为她能有什么至理名言相赠,没想到只是几句牢骚话。孝宗是个绝好的皇帝,不仅是个好皇帝,更是一个好夫君,好丈夫,好父亲。武宗没被教育好,无嗣才让张太后落得如此下场。可选嘉靖继位是她和杨廷和选的,如何怪得道作古的孝宗头上。
疯癫的女人,连她生命中最光辉耀眼的珍宝都蒙尘了。
柳娘任由张太后在内殿嘶吼哭泣,快步退出了慈庆宫。回眸一看,夜色下的慈庆宫犹如张开大嘴的巨兽,吞吐黑暗,湮灭人性。
嘉靖二十一年,太后张氏薨,因正值新年之前,皇帝深觉晦气,葬礼大幅度削减,清冷葬入孝宗陵寝。
宫中仪式性为张太后举丧,未几,新年已至,红绸代替白布,热闹的新年开始了。张太后的死亡,被遗忘在深宫中。
忙完了大儿子的册封大典,柳娘本以为可以歇一口气,没想到朝中又为皇太子所居宫殿吵了起来。
太子既立,就不能再同别的皇子一样,随意居住。朱载壡原本住在长春宫中,这是皇后求来的特权,如今太子居住在哪里,也是朝堂上需要重点讨论的话题。别忘了皇帝上台就是通过大礼议初步掌握朝政大权的,当初大礼议以皇帝的胜利为结果,可是影响却绵延至今,朝臣们也想通过宫殿所代表的含义,影射朝政。
第99章 生孩子
世人常以东宫代称太子, 简而言之, 太子的确居住在皇城东边的宫殿里。
外东路如今最适合太子居住的宫殿就是慈庆宫与慈宁宫, 只是如今张太后刚刚仙逝, 马上整修她的寝宫, 也不太符合礼仪标准。
这里面不仅牵涉着张太后, 还有朝政上的弯弯绕绕,展开来说,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蒋太后去世之后, 翊国公郭勋曾建议皇帝把慈宁宫改为太子居所。当时太子还未明旨确立, 带最佳候选人只有朱载壡一个。皇帝并不想这么早确立太子, 加之慈宁宫是生母的宫殿, 不愿轻动。当时的首辅夏言出言反对, 颇为符合皇帝的的心意, 此事就此搁置。
而今太子已经立了,宫殿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夏言好像忘了当初自己说过的话,又请旨改慈宁、慈庆两宫之一, 作为太子居所。东路上规制适合的宫殿也就这两所了, 新建宫殿太过劳民伤财,为朝堂大臣所不取。只是一所是皇帝生母宫殿,皇帝与生母感情好, 不愿意;一所是张太后的宫殿,她身份太正太硬,她才是正统, 又是新丧,不能够。怎么做都容易惹雷,太子还住在内宫也不合礼仪啊!
说来是两面为难,但朝臣都是层层选□□的精英,怎么会为这点事情犯难呢?关键是其中还牵扯到夏言前后不一的态度,他当时反对郭勋,此时又出尔反尔,朝堂上郭勋正受到诸多御史弹劾,不得已停职自辩。皇帝以为这是夏言在打压内阁其他人,御史也是他指使的。郭勋乃是超品国公,是武定侯第六世孙,又在嘉靖初年的大礼议中出力,深的皇宠。这样根深蒂固、颇有圣宠的超品国公被首辅夏言逼的停职闲赋在家,这样的势力,怎不令皇帝心惊。
作为一个绝顶聪明的帝王,皇帝长期不上朝仍然能掌控朝政,凭的就是对朝臣的平衡。夏言忘了他身为臣子的本分,皇帝无法饶恕。
所以,这表面是皇太子宫殿的问题,实际上是内阁争斗,朝臣倾轧的缩影,或者朝堂斗争都是表象,真正的原因的婚事皇帝猜忌大臣的权利威胁到了他。
每一层都是表象,拨开这一层,还有下一层,如同一颗洋葱,层层叠叠,阴谋反复。
最终,皇帝下旨皇太子宫殿选在慈庆宫,慈庆宫恢复旧名清宁宫。同时,夏言罢官,停职闲赋,郭勋死在锦衣卫诏狱中,时任礼部尚书的严嵩深得皇帝信任,逐步走上历史舞台。
朱载壡此时才八岁,他不明白这样复杂的朝政,不由向皇帝请教。皇帝在养好身体之后,死灰复燃,又沉迷在修仙中,面对儿子的请教,只让他“多思、少问”。这样的答案显然不能满足好奇心旺盛的孩子,朱载壡只能回来问柳娘。
“母后,孩儿不明白。太傅总说严尚书贪婪放纵,父皇也曾斥责于他,怎么此次却是夏首辅罢官,他入内阁呢?”朱载壡歪着头问道。
“那皇儿知不知道夏首辅家境富饶,用度奢侈,他本起自寒微,光靠俸禄,怎能攒下这样的身家吗?严大人前几次才收到的家乡人送来的牌匾,他为家乡修桥铺路,惠及乡里,你父皇也称赞过他。”
朱载壡糊涂了,他以为这就是黑白分明的戏台故事,夏言是好人,严嵩是坏人,那个被父皇下狱的郭勋更是大大的坏人。怎么坏人也做好事,好人也贪污。他的父皇对这些人既夸过也骂过,年幼的朱载壡实在不知道以什么为标准。
“可是……可是,太傅说……”
“嘘——”柳娘示意他不要继续说了,轻柔的把他抱在怀中,抚摸着他的头发道:“壡儿,不要总听太傅说,太傅说。太傅也只是臣子,父皇母后为你选了天下学问最好的人做太傅,可学问最好的不一定是最会做官的,不一定是对民有益的,不一定会教你怎么做皇帝,你要学会自己多看多想才行。有什么不明白的就去问你父皇,不要轻信臣子的话,即便是太傅。”
皇家太傅不同于民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不能套用在太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