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_分卷阅读_8
“您在哪个单位?”费楠两眼放光,这年头最时髦的就是中外合资的公司,这位何先生怕是就是给外国人打工的,搞不好工资都是外汇券哩。
“我在ibm工作。”刘彦直的答案中符合费楠的预期,兴奋的不行,赶紧把钱锁进抽屉,又拿出好茶叶来:“尝尝这个,碧螺春,何……我就喊你师兄吧,别走了,也别住招待所,住家里,我让我那口子买菜去,晚上你和老爷子好好喝一杯,叙叙旧。”说着打开了落地扇,这是青岛生产的月仙牌摇头扇,刘彦直小时候家里也有一台。
刘彦直被突如其来的热情搞得有些不适应,推说还要去工业厅办点事,这才脱身,不过中午还是要回来的,无论如何也要见费教授一面,不然没法向党爱国交代。
时间已经八点半了,耽误了一个钟头,现在回家还来得及,1987年的街上没有出租汽车,只有那种大通道公交车,中间带转盘的,甚至汽车都很稀少,交通警察穿着白色制服指挥车辆通行,慢车道上,大量的自行车在行进。
“这就是三十年前。”刘彦直感慨道,虽然这时候他已经十岁了,但是回忆和亲身经历毕竟不同,他宛如徜徉在历史长河中,感受着八十年代的空气,八十年代没有雾霾的蓝天白云。
凭着记忆,刘彦直找到了父母所在的光学仪器厂,铁栅栏门上架着铁皮做的五角星,依稀留有标语痕迹,看样子是“庆祝五一劳动节”几个大字,他没进门,在附近邮政所买了个牛皮纸信封,塞上一叠钞票,信封口用免费的浆糊粘的牢牢的,写上爸爸的名字,来到工厂大门,将信封交给门卫。
“师傅,请务必转交给他本人。”刘彦直给门卫上了一支烟,这是他刚从小铺买的牡丹牌香烟,这年头没有超市,买东西都得去小铺。
“给刘师傅的信啊,你等等,我这就去叫他。”门卫倒也豪爽,转身就往厂区跑,一边跑一边喊:“老刘,老刘,门口有人找你。”
光学仪器厂不大,就三个车间,门卫大嗓门响彻全厂,刘彦直的父亲穿着蓝色帆布工作服从车间里出来,嘴里还叼着烟,回应道:“喊什么喊,听见了。”
刘彦直隔着铁栅栏门远远看到年轻的父亲,泪水忍不住滑落,他多想上前喊一声爸爸,可是他不能,他无法解释这一切,他也怕自己会忍不住留下。
刘师傅来到门卫室,却没看到送信人。
“奇怪,刚才还在这儿呢。”门卫挠着头皮,“你看,他还给我一支烟哩。”
刘师傅拿着鼓鼓囊囊的信封走了,半路上就撕开信封,露出里面的钞票来,他惊呆了,看看四周,小心翼翼的将信封藏在了工作服里。
工厂大门对面的电线杆后,刘彦直看到父亲藏起信封,这才放心的离去,下一站,他要去找自己,找十岁时候的自己。
他有些兴奋,因为忽然想起小时候一件事,上五年级的他最想要一套《丁丁历险记》,可是全套画书要十七元钱,这是一笔巨款,需要攒上五年的零花钱,但是突然有一天,他神奇的拥有了这套画书,后来还因为说不清来历而被父亲暴打了一顿。
现在他终于明白《丁丁历险记》的来路了,是2017年的自己买给1987年的自己的。
下一站,新华书店!
三十年前的新华书店还是一座灰色的四层建筑,所有的书籍都放在玻璃柜台里,不能随意翻阅,需要请营业员把书拿出来才行。
刘彦直站到了柜台前,豪气万丈,将两张大团结拍在柜台上。
“给我来一套《丁丁历险记》。”
画书七角五分一册,一共三十二册,营业员拨着算盘算了一遍,收钱找零,用牛皮纸给他包起来,外面捆上塑料绳,刘彦直把书放进提包,兴高采烈的走了。
光荣路小学,这是刘彦直的母校,他在这里度过了六月小学生涯。
“我的老师和同学们,你们还好么。”刘彦直默念道,走进了大门,门卫正低头看报,根本不管他。
正值下课时段,学生们都在外面玩耍,刘彦直远远看到了自己,一个穿灯芯绒裤子的小男孩在操场上飞奔。
事不宜迟,他走进教室,眼光私下扫描,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座位,熟悉的铅笔盒,熟悉的课本,上面还有自己的涂鸦,他来不及多想,将牛皮纸包着的全套《丁丁历险记》塞进了位洞。
电铃响了,外面传来密集的脚步声,刘彦直赶紧走出教室,迎面一个孩子撞进他怀里,定睛一看,这不就是自己么!
十岁的刘彦直根本没抬头,说了句老师对不起,就绕过去窜进了教室。
又有人走过来,是刘彦直的班主任张老师,一个很严厉的中年妇女,她腋下夹着课本,手里拎着教鞭,这跟竹子做的教鞭,不知道让多少学生闻风丧胆,而那些孩子被痛殴的家长们只会说,老师你打得好,这孩子就欠揍!
“张老师好。”刘彦直心惊胆战的招呼了一声,匆匆而去。
张老师狐疑的看着这位中年男人的背影,扶了扶眼镜,问对面走来的李老师:“那人是谁啊?”
“区教育局的吧。”李老师随口答道。
此时刘彦直已经顺利给张老师的自行车轮胎放了气并逃出了学校,看看手表,时间有限了,他赶紧来到副食品大楼,买了两瓶淮江特曲,称了五斤猪肉脯,又买了二斤五香花生米,赶往江东大学。
教工宿舍楼前,费楠正在等人,看到刘彦直走来,喜形于色:“何师兄你来了,走,去我家。”
刘彦直问:“费教授呢?”
“在我家呢。”费楠恨不得去挽刘彦直的胳膊,一路上问东问西,大都是ibm如何如何,外企待遇如何如何。
“我们这些教书匠,都比不上卖茶叶蛋的个体户。”费楠抱怨道,“还是外企员工好,中外合资的也不错,待遇高,身份高,听说北京有些企业,发工资直接给外汇券,每月上千的都有!”
费楠家就在大学附近的小区,三楼两室一厅的房子,两口子住一间,孩子和外婆住一间,费楠的丈夫正在厨房炒菜,只是探头打了个招呼,看得出是个老实巴交的妻管严男人。
费教授就坐在沙发上,他是个枯瘦的老头,没精打采的,看到刘彦直拎着的淮江特曲,眼睛中才精光一闪。
费楠进厨房帮忙了,师母依然在房间里看报,根本不出来招呼客人。
客厅里只剩下费教授和刘彦直。
小老头狡黠地笑:“你不是何富民,你到底是谁啊?”
刘彦直没说话。
“你给小楠九千块钱?”老头接着问,“这钱是谁让你捎来的,我不记得对什么人有过这么大的恩。”
刘彦直凑了过去,低语道:“老爷子,其实我是从2017年来的,我是穿越者。”
第十二章 时隔三十年的再会
费教授并没有表现出惊愕,而是若有所思。
“你是怎么超越光速的,你是怎么控制时间的?”费教授此时像变了个人一般,双眼也变得炯炯有神起来。
“对不起,我只是执行人,怎么穿越我不懂。”刘彦直低声道,“我奉了您学生的学生的命令,穿越三十年时光来找你,就是为了保住你的性命,老头儿,按照你现在的喝法,活不到明年,这些钱虽然不多,够你买点好酒了,记住,别喝假酒。”
费教授呵呵笑了:“有意思,如果这是个恶作剧的话,也是个高成本的恶作剧,我还真不信会有人拿这么多钱来和我这样一个废人开玩笑。”
刘彦直道:“我不开玩笑,你一定要好好活着,记着我这张脸,2017年9月,如果你还活着的话,我会去看你。”
费教授紧紧盯着刘彦直,仿佛要把他印在脑海里。
费楠和她系着围裙的丈夫端着盘子出来了,琳琅满目的菜肴,螃蟹,大虾,鲷鱼,还有玻璃瓶装的可口可乐和早已消失的淮江牌啤酒。
“别客气,何师兄,尝尝咱们近江的特色。”费楠老公是南方人,人瘦瘦的,很和气,他自我介绍说,在市轻工局上班。
“师母怎么不出来一起吃?”刘彦直问道。
“她老年痴呆症,咱们吃咱们的。”费楠说。
这顿饭吃的很没意思,费楠总在打听外企的待遇,刘彦直的思维停留在1997年他二十岁的时候,见识并不丰富,不过忽悠1987年的费楠还不是很难,席间费教授倒是一言不发,只是一杯杯的喝酒。
饭后,费楠老公刷碗,费楠急着回系里开会,费教授也拉着刘彦直回他的楼梯间了。
楼梯间里果然逼仄,只有一张板床,剩下的全是书,连小桌板都是书垫起来的,其中不乏外文原版书籍。
费教授盘腿坐在床上,示意刘彦直打开酒瓶,把五香花生米摆在桌上,爷俩对饮。
“你从哪儿过来的?”费教授抿了一口白酒,发出咝咝的声音,拈了粒花生吃了。
“翠微山上,一个不太固定的位置,他们挖了个坑,铺上金属膜,连接上导线,我也不知道怎么就穿越了。”刘彦直道。
费教授做沉思状:“嗯,翠微山一直有古怪,抗战的时候,有一支国民党部队失踪在山里,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我怀疑山里有时光虫洞,没想到竟然是真的,不过依现在的技术手段,穿越还遥遥无期,小伙子,你给我讲一下,2017年是个什么样子?”
刘彦直侃侃而谈,将他这段时间在网络上看来的各种信息一股脑的告诉了费教授,听的他时而开怀,时而皱眉。
“未来很精彩,我应该去看看,不应该死在八十年代。”费教授幽幽道。
整整一下午,费教授都在和刘彦直谈天说地,这个老头的知识相当渊博,细问才知道他是国民党官费留学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毕业,五十年代毅然回国,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未受重用,十年动乱时期还被打成了右派,饱受折磨,平反后依然得不到重用,加上老伴患上老年痴呆症,这才郁郁寡欢,借酒浇愁。
不知不觉,一瓶淮江特曲喝完了,老头依然精神奕奕,刘彦直却不胜酒力睡了过去,等他醒来,已经是寂静的深夜了。
刘彦直一骨碌爬起来,看看手表:“不好,我要迟到了!穿越时间只有二十四小时,我必须赶回翠微山。”
费教授道:“不慌,还有好几个小时,我现在就送你去。”
刘彦直说:“不要你送,借给我一辆自行车就行。”
费教授说:“我不去,怎么知道你说的是真的呢?”
刘彦直想了想,答应了。
两人出了教工宿舍楼,外面黑灯瞎火,不见行人,费教授让刘彦直稍等片刻,只身进了自行车棚,不一会儿推出一辆26自行车来,还是斜梁的。
“你的自行车?”刘彦直问。
“借的。”老头狡黠一笑,骗腿上车:“我带你。”
刘彦直上了座位,费教授骑着自行车,行驶在静静的校园里,远处不知道谁的口琴声传来,更添夜色妩媚。
1987年的城市街头,寂寥无比,宽敞的马路上只有夜归的工人,望着童年记忆中的大楼和梧桐树,刘彦直的记忆开始变得混沌,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属于1987年,还是2017年,亦或是成为植物人的1997年。
费教授毕竟老了,体力不支,骑到城外就换刘彦直,一老一少紧赶慢赶,终于来到翠微山下,山高路陡,夜色黯淡,刘彦直索性弃了自行车,背费教授步行上山,爷俩爬了四十分钟,抵达山顶,这儿人迹罕至,土坑依旧在,坑里的金属保护层也在。
“老爷子,我去了,你好好活着,等着我。”刘彦直躺进了坑里。
“走好,年轻人,我会等着你的,咱们还剩一瓶酒呢。”费教授远远坐着,老人在月色下开始唱歌,是一首忧伤的英文歌曲。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never brought to mind?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for the sake of auld lang syne.
...
we'll take a cup of kindness yet
for the sake of auld lang syne.
for the sake of auld lang syne.
白光一闪,土坑没了,连同里面的金属保护层一起消失,土地平整,上面野花烂漫,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
刘彦直睁开眼,又是党爱国那张脸。
“成功了么?”他急切的问道。
“天亮去费教授家看看,我答应过他,要去陪他喝剩下的那瓶酒。”刘彦直爬出土坑,换下烧焦的中山装。
党爱国等不到天亮了,他立刻给留守研究中心的部下打电话。
“小王,费教授是哪一年去世的?”
“费教授还健在啊。”小王迷迷糊糊的回答,“他老人家身体还行,没听说住院。”
党爱国挂了电话,冲刘彦直竖起大拇指。
“穿越津贴。”刘彦直说。
“我在ibm工作。”刘彦直的答案中符合费楠的预期,兴奋的不行,赶紧把钱锁进抽屉,又拿出好茶叶来:“尝尝这个,碧螺春,何……我就喊你师兄吧,别走了,也别住招待所,住家里,我让我那口子买菜去,晚上你和老爷子好好喝一杯,叙叙旧。”说着打开了落地扇,这是青岛生产的月仙牌摇头扇,刘彦直小时候家里也有一台。
刘彦直被突如其来的热情搞得有些不适应,推说还要去工业厅办点事,这才脱身,不过中午还是要回来的,无论如何也要见费教授一面,不然没法向党爱国交代。
时间已经八点半了,耽误了一个钟头,现在回家还来得及,1987年的街上没有出租汽车,只有那种大通道公交车,中间带转盘的,甚至汽车都很稀少,交通警察穿着白色制服指挥车辆通行,慢车道上,大量的自行车在行进。
“这就是三十年前。”刘彦直感慨道,虽然这时候他已经十岁了,但是回忆和亲身经历毕竟不同,他宛如徜徉在历史长河中,感受着八十年代的空气,八十年代没有雾霾的蓝天白云。
凭着记忆,刘彦直找到了父母所在的光学仪器厂,铁栅栏门上架着铁皮做的五角星,依稀留有标语痕迹,看样子是“庆祝五一劳动节”几个大字,他没进门,在附近邮政所买了个牛皮纸信封,塞上一叠钞票,信封口用免费的浆糊粘的牢牢的,写上爸爸的名字,来到工厂大门,将信封交给门卫。
“师傅,请务必转交给他本人。”刘彦直给门卫上了一支烟,这是他刚从小铺买的牡丹牌香烟,这年头没有超市,买东西都得去小铺。
“给刘师傅的信啊,你等等,我这就去叫他。”门卫倒也豪爽,转身就往厂区跑,一边跑一边喊:“老刘,老刘,门口有人找你。”
光学仪器厂不大,就三个车间,门卫大嗓门响彻全厂,刘彦直的父亲穿着蓝色帆布工作服从车间里出来,嘴里还叼着烟,回应道:“喊什么喊,听见了。”
刘彦直隔着铁栅栏门远远看到年轻的父亲,泪水忍不住滑落,他多想上前喊一声爸爸,可是他不能,他无法解释这一切,他也怕自己会忍不住留下。
刘师傅来到门卫室,却没看到送信人。
“奇怪,刚才还在这儿呢。”门卫挠着头皮,“你看,他还给我一支烟哩。”
刘师傅拿着鼓鼓囊囊的信封走了,半路上就撕开信封,露出里面的钞票来,他惊呆了,看看四周,小心翼翼的将信封藏在了工作服里。
工厂大门对面的电线杆后,刘彦直看到父亲藏起信封,这才放心的离去,下一站,他要去找自己,找十岁时候的自己。
他有些兴奋,因为忽然想起小时候一件事,上五年级的他最想要一套《丁丁历险记》,可是全套画书要十七元钱,这是一笔巨款,需要攒上五年的零花钱,但是突然有一天,他神奇的拥有了这套画书,后来还因为说不清来历而被父亲暴打了一顿。
现在他终于明白《丁丁历险记》的来路了,是2017年的自己买给1987年的自己的。
下一站,新华书店!
三十年前的新华书店还是一座灰色的四层建筑,所有的书籍都放在玻璃柜台里,不能随意翻阅,需要请营业员把书拿出来才行。
刘彦直站到了柜台前,豪气万丈,将两张大团结拍在柜台上。
“给我来一套《丁丁历险记》。”
画书七角五分一册,一共三十二册,营业员拨着算盘算了一遍,收钱找零,用牛皮纸给他包起来,外面捆上塑料绳,刘彦直把书放进提包,兴高采烈的走了。
光荣路小学,这是刘彦直的母校,他在这里度过了六月小学生涯。
“我的老师和同学们,你们还好么。”刘彦直默念道,走进了大门,门卫正低头看报,根本不管他。
正值下课时段,学生们都在外面玩耍,刘彦直远远看到了自己,一个穿灯芯绒裤子的小男孩在操场上飞奔。
事不宜迟,他走进教室,眼光私下扫描,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座位,熟悉的铅笔盒,熟悉的课本,上面还有自己的涂鸦,他来不及多想,将牛皮纸包着的全套《丁丁历险记》塞进了位洞。
电铃响了,外面传来密集的脚步声,刘彦直赶紧走出教室,迎面一个孩子撞进他怀里,定睛一看,这不就是自己么!
十岁的刘彦直根本没抬头,说了句老师对不起,就绕过去窜进了教室。
又有人走过来,是刘彦直的班主任张老师,一个很严厉的中年妇女,她腋下夹着课本,手里拎着教鞭,这跟竹子做的教鞭,不知道让多少学生闻风丧胆,而那些孩子被痛殴的家长们只会说,老师你打得好,这孩子就欠揍!
“张老师好。”刘彦直心惊胆战的招呼了一声,匆匆而去。
张老师狐疑的看着这位中年男人的背影,扶了扶眼镜,问对面走来的李老师:“那人是谁啊?”
“区教育局的吧。”李老师随口答道。
此时刘彦直已经顺利给张老师的自行车轮胎放了气并逃出了学校,看看手表,时间有限了,他赶紧来到副食品大楼,买了两瓶淮江特曲,称了五斤猪肉脯,又买了二斤五香花生米,赶往江东大学。
教工宿舍楼前,费楠正在等人,看到刘彦直走来,喜形于色:“何师兄你来了,走,去我家。”
刘彦直问:“费教授呢?”
“在我家呢。”费楠恨不得去挽刘彦直的胳膊,一路上问东问西,大都是ibm如何如何,外企待遇如何如何。
“我们这些教书匠,都比不上卖茶叶蛋的个体户。”费楠抱怨道,“还是外企员工好,中外合资的也不错,待遇高,身份高,听说北京有些企业,发工资直接给外汇券,每月上千的都有!”
费楠家就在大学附近的小区,三楼两室一厅的房子,两口子住一间,孩子和外婆住一间,费楠的丈夫正在厨房炒菜,只是探头打了个招呼,看得出是个老实巴交的妻管严男人。
费教授就坐在沙发上,他是个枯瘦的老头,没精打采的,看到刘彦直拎着的淮江特曲,眼睛中才精光一闪。
费楠进厨房帮忙了,师母依然在房间里看报,根本不出来招呼客人。
客厅里只剩下费教授和刘彦直。
小老头狡黠地笑:“你不是何富民,你到底是谁啊?”
刘彦直没说话。
“你给小楠九千块钱?”老头接着问,“这钱是谁让你捎来的,我不记得对什么人有过这么大的恩。”
刘彦直凑了过去,低语道:“老爷子,其实我是从2017年来的,我是穿越者。”
第十二章 时隔三十年的再会
费教授并没有表现出惊愕,而是若有所思。
“你是怎么超越光速的,你是怎么控制时间的?”费教授此时像变了个人一般,双眼也变得炯炯有神起来。
“对不起,我只是执行人,怎么穿越我不懂。”刘彦直低声道,“我奉了您学生的学生的命令,穿越三十年时光来找你,就是为了保住你的性命,老头儿,按照你现在的喝法,活不到明年,这些钱虽然不多,够你买点好酒了,记住,别喝假酒。”
费教授呵呵笑了:“有意思,如果这是个恶作剧的话,也是个高成本的恶作剧,我还真不信会有人拿这么多钱来和我这样一个废人开玩笑。”
刘彦直道:“我不开玩笑,你一定要好好活着,记着我这张脸,2017年9月,如果你还活着的话,我会去看你。”
费教授紧紧盯着刘彦直,仿佛要把他印在脑海里。
费楠和她系着围裙的丈夫端着盘子出来了,琳琅满目的菜肴,螃蟹,大虾,鲷鱼,还有玻璃瓶装的可口可乐和早已消失的淮江牌啤酒。
“别客气,何师兄,尝尝咱们近江的特色。”费楠老公是南方人,人瘦瘦的,很和气,他自我介绍说,在市轻工局上班。
“师母怎么不出来一起吃?”刘彦直问道。
“她老年痴呆症,咱们吃咱们的。”费楠说。
这顿饭吃的很没意思,费楠总在打听外企的待遇,刘彦直的思维停留在1997年他二十岁的时候,见识并不丰富,不过忽悠1987年的费楠还不是很难,席间费教授倒是一言不发,只是一杯杯的喝酒。
饭后,费楠老公刷碗,费楠急着回系里开会,费教授也拉着刘彦直回他的楼梯间了。
楼梯间里果然逼仄,只有一张板床,剩下的全是书,连小桌板都是书垫起来的,其中不乏外文原版书籍。
费教授盘腿坐在床上,示意刘彦直打开酒瓶,把五香花生米摆在桌上,爷俩对饮。
“你从哪儿过来的?”费教授抿了一口白酒,发出咝咝的声音,拈了粒花生吃了。
“翠微山上,一个不太固定的位置,他们挖了个坑,铺上金属膜,连接上导线,我也不知道怎么就穿越了。”刘彦直道。
费教授做沉思状:“嗯,翠微山一直有古怪,抗战的时候,有一支国民党部队失踪在山里,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我怀疑山里有时光虫洞,没想到竟然是真的,不过依现在的技术手段,穿越还遥遥无期,小伙子,你给我讲一下,2017年是个什么样子?”
刘彦直侃侃而谈,将他这段时间在网络上看来的各种信息一股脑的告诉了费教授,听的他时而开怀,时而皱眉。
“未来很精彩,我应该去看看,不应该死在八十年代。”费教授幽幽道。
整整一下午,费教授都在和刘彦直谈天说地,这个老头的知识相当渊博,细问才知道他是国民党官费留学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毕业,五十年代毅然回国,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未受重用,十年动乱时期还被打成了右派,饱受折磨,平反后依然得不到重用,加上老伴患上老年痴呆症,这才郁郁寡欢,借酒浇愁。
不知不觉,一瓶淮江特曲喝完了,老头依然精神奕奕,刘彦直却不胜酒力睡了过去,等他醒来,已经是寂静的深夜了。
刘彦直一骨碌爬起来,看看手表:“不好,我要迟到了!穿越时间只有二十四小时,我必须赶回翠微山。”
费教授道:“不慌,还有好几个小时,我现在就送你去。”
刘彦直说:“不要你送,借给我一辆自行车就行。”
费教授说:“我不去,怎么知道你说的是真的呢?”
刘彦直想了想,答应了。
两人出了教工宿舍楼,外面黑灯瞎火,不见行人,费教授让刘彦直稍等片刻,只身进了自行车棚,不一会儿推出一辆26自行车来,还是斜梁的。
“你的自行车?”刘彦直问。
“借的。”老头狡黠一笑,骗腿上车:“我带你。”
刘彦直上了座位,费教授骑着自行车,行驶在静静的校园里,远处不知道谁的口琴声传来,更添夜色妩媚。
1987年的城市街头,寂寥无比,宽敞的马路上只有夜归的工人,望着童年记忆中的大楼和梧桐树,刘彦直的记忆开始变得混沌,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属于1987年,还是2017年,亦或是成为植物人的1997年。
费教授毕竟老了,体力不支,骑到城外就换刘彦直,一老一少紧赶慢赶,终于来到翠微山下,山高路陡,夜色黯淡,刘彦直索性弃了自行车,背费教授步行上山,爷俩爬了四十分钟,抵达山顶,这儿人迹罕至,土坑依旧在,坑里的金属保护层也在。
“老爷子,我去了,你好好活着,等着我。”刘彦直躺进了坑里。
“走好,年轻人,我会等着你的,咱们还剩一瓶酒呢。”费教授远远坐着,老人在月色下开始唱歌,是一首忧伤的英文歌曲。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never brought to mind?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for the sake of auld lang syne.
...
we'll take a cup of kindness yet
for the sake of auld lang syne.
for the sake of auld lang syne.
白光一闪,土坑没了,连同里面的金属保护层一起消失,土地平整,上面野花烂漫,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
刘彦直睁开眼,又是党爱国那张脸。
“成功了么?”他急切的问道。
“天亮去费教授家看看,我答应过他,要去陪他喝剩下的那瓶酒。”刘彦直爬出土坑,换下烧焦的中山装。
党爱国等不到天亮了,他立刻给留守研究中心的部下打电话。
“小王,费教授是哪一年去世的?”
“费教授还健在啊。”小王迷迷糊糊的回答,“他老人家身体还行,没听说住院。”
党爱国挂了电话,冲刘彦直竖起大拇指。
“穿越津贴。”刘彦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