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嫡妃_分卷阅读_1110
宋子期对宋安然说道:“你说的那个基础教育,如果真的能够推行天下,倒不失一件功课。至于你之前说的那番话,说读书人兼并土地,是罪魁祸首,这话为父不赞同。读书人里面有蝇营狗苟之辈,自然也有为国为民的官员。”
宋安然挑眉一笑,说道:“父亲口中那些为国为民的官员,谁家没有上千亩良田?那些人出仕为官之前,说不定家里穷得连锅都揭不开。
可是等他们做了官,短短几年时间就能置办下偌大家业。其中大部分都是别人投献,目的就是为了逃税。一个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这种情况还不严重,朝廷还能保证税收。
等王朝度过百年时光,女儿敢保证,此制度不改,天下八成以上的土地都会落到这些读书人的手里。也就是意味着,朝堂的税收至少少了六七成。
父亲,一个王朝要运转,处处都要花钱。结果钱全都到了读书人和官员的手里,而且权也掌握在官员手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不用女儿说,父亲应该也知道吧。
父亲认为皇上鼓励商业和工业不妥当,可是父亲有没有想过,皇上此举是在为大汉打下百年不朽基业。
当商业和工业发展起来,有了足够的商税支撑朝堂运转,到时候朝廷完全可以免了农税。比起对读书人的种种优待,合理的税法才是真正能够保证大汉江山千秋万代的基石。”
宋子期还在皱眉,心里头还有很多疑问。
宋安然则继续说道:“皇上要建一个全新的国,这个国绝对不会因循守旧,绝对不会沿着过去王朝的轨迹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会遭到这些人或者那些人的反对。但是我坚信,皇上一定可以建一个全新的国。
父亲之前说,不给读书人优待,就没人读书。女儿认为这是最大的误会。想做官出仕的人,无论哪朝哪代都少不了。想要做官,就必须读书。
读书不一定能做官,但是不读书肯定做不了官。只要有人立志官场,就不愁没人读书出仕。而且随着基础教育推行全天下,读书人只会越来越多。”
顿了顿,宋安然又说道:“过几天,由闻先生主办的学问报就会发行。到时候,任何人都可以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前提是不得诋毁皇室。
另外由内务府主办的大汉皇家报也将发行。大汉皇家报比学问报更兼容并包。
在上面不仅可以讨论新政,学问,还汇聚天下商业信息,民情舆论,地方风俗,各地政策,甚至连传奇话本也可以在上面刊登。
此报发行全国。内务府借四海商行的渠道,在全国各地都建了通讯点。设立通讯点,一是为了收集当地的消息舆情,二是为了保证报纸能够顺利发行。今日女儿过府,带了两张报纸样本,请父亲过目。”
白一赶紧将报纸样本拿出来,由宋安然亲手交给宋子期。
宋子期看了报纸,虽然只是样本,也足以让他感到震惊。就如宋安然所说,报纸上面什么内容都有,简直像是个大杂烩。
宋子期沉吟片刻,说道:“这个东西是利器,也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宋安然对宋子期说道:“为了防止有人利用报纸乱说乱写,皇上在昨天已经成立了报业监督衙门。任何人都可以办报,但是必须获得报业监督衙门的审批。没有审批,私自办报,就属于非法办报。当地衙门随时可以取缔。”
宋子期盯着手中的报纸,心中感慨万千。
宋安然看得出来,宋子期心动了。只差临门一脚,就能说服宋子期重新出仕。
宋安然再接再厉,说道:“父亲担心皇上的新政,担心民间非议,担心读书人群起反对。既然如此,父亲何不再次出仕,为陛下查漏补缺。
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可是年轻人经验不足,做事情难免冲动莽撞,以至于好好的政策也变成了恶政。
如果有父亲从旁监督,及时提点,皇上一定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父亲,你也想看到一个全新的国吧,一个区别于所有王朝的全新的国。父亲难道不想参与其中,出谋划策。为全新的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我愿意。”不等宋子期表态,宋安杰就抢先说道。
宋安杰笑着说道:“听闻姐姐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尤其是这个报纸,我觉着很好。父亲,儿子也想写几篇文章在报纸上发表。儿子对一些新政很有一番心得体会。”
宋安然笑道:“赶巧了,闻先生的学问报,以及大汉皇家报都在四处约稿。很多人性子谨慎,还弄不懂这个报纸是什么东西,也怕写出来被皇上记恨,都不敢轻易答应约稿。
要是弟弟和父亲愿意为两家报纸写稿,我想闻先生和皇上都会很高兴。而且约稿还有稿费。像父亲这样的大人物,稿费从优。至于弟弟你,名声没有父亲大,稿费次之。”
宋安杰赶紧说道:“我不要稿费都行。”
宋子期先是苦笑,接着一本正经地说道,“区区几个稿费,老夫还没看在眼里。”
宋安然笑道:“父亲不差钱,自然看不上区区稿费。但是天下有不少读书人,正为钱财发愁。报纸约稿,倒是让这些读书人学以致用,可以靠笔杆子赚钱养家。”
宋子期将报纸样本放在桌上,说道:“罢了,罢了。为父要是再不答应你,你肯定要啰嗦大天黑。”
宋安然一脸惊喜,问道:“父亲答应出仕?”
宋子期点头,“为父答应出仕,也愿意给报纸写稿。不过对于皇上的诸多新政,为父还有许多疑问。报纸约稿,说学问可以。说新政现在还不行。等为父将皇上的新政参详透彻后,为父再给报纸写稿讨论新政。”
宋安然一脸笑眯眯的,十分满足。“不瞒父亲,学问报和大汉皇家报都专门开辟了一个栏目,名叫详说新政。就是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给老百姓解释新政的含义。等报纸发行后,父亲可以看一看。若是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写出来,让报纸刊登出来。”
宋子期看着宋安然,问道:“有人对新政提出疑问,甚至将新政批得一无是处,你不担心影响到新政推广吗?”
宋安然说道:“父亲,女儿已经说过,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最合适的制度。合适的就是对的。现在的新政或许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个时候正是需要集思广益。
有好的意见和建议,皇上肯定会接受。皇上希望新政能够顺利推行天下,前提是新政是适合百姓,适合各个地方的情况。
而且因为各地风俗舆情不同,新政到了地方上,肯定要做出适当的调整。就比如,江南良田众多,土地肥沃。朝廷可以对江南的地主征收重税。
但是换做西北,这个政策肯定不行。西北土地贫瘠,同样大小的土地,西北一年的收成还比不上江南的三成。对土地征收重税的政策肯定就不能依样画葫芦在西北推行。”
宋子期点头,“你说得很对。新政实施,必须要经过实地的考察验证,不可莽撞实行。安然,你既然请我重新出仕,那等我到了朝堂,我肯定不会对皇上客气。改说的我肯定要说,该骂的我也不会客气。你和皇上都要做好准备。”
宋安然笑了起来,“父亲,皇上和我早就做好了准备。皇上心里早有成算,知道推行新政难度很大。皇上曾说过,他愿意用二十年的时间累推行新政。如果能够在是十年内见到成效,也不枉费一番努力。”
“皇上能这么想就对了。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撮而就。”宋子期赞许地点点头。虽然和外孙颜均没有交流过,但是通过宋安然的描述,宋子期已经看明白,颜均是一个有大志,有耐心,有毅力的君王。
遇到这样的君王,是一个臣子的幸运。
宋子期已经迫不及待地想重回朝堂,见证一个新时代的崛起。
宋安然顺利说服宋子期,心中欢喜。
宋安然留在宋家吃了一餐晚饭,然后启程回淳亲王府。
宋安然挑眉一笑,说道:“父亲口中那些为国为民的官员,谁家没有上千亩良田?那些人出仕为官之前,说不定家里穷得连锅都揭不开。
可是等他们做了官,短短几年时间就能置办下偌大家业。其中大部分都是别人投献,目的就是为了逃税。一个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这种情况还不严重,朝廷还能保证税收。
等王朝度过百年时光,女儿敢保证,此制度不改,天下八成以上的土地都会落到这些读书人的手里。也就是意味着,朝堂的税收至少少了六七成。
父亲,一个王朝要运转,处处都要花钱。结果钱全都到了读书人和官员的手里,而且权也掌握在官员手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不用女儿说,父亲应该也知道吧。
父亲认为皇上鼓励商业和工业不妥当,可是父亲有没有想过,皇上此举是在为大汉打下百年不朽基业。
当商业和工业发展起来,有了足够的商税支撑朝堂运转,到时候朝廷完全可以免了农税。比起对读书人的种种优待,合理的税法才是真正能够保证大汉江山千秋万代的基石。”
宋子期还在皱眉,心里头还有很多疑问。
宋安然则继续说道:“皇上要建一个全新的国,这个国绝对不会因循守旧,绝对不会沿着过去王朝的轨迹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会遭到这些人或者那些人的反对。但是我坚信,皇上一定可以建一个全新的国。
父亲之前说,不给读书人优待,就没人读书。女儿认为这是最大的误会。想做官出仕的人,无论哪朝哪代都少不了。想要做官,就必须读书。
读书不一定能做官,但是不读书肯定做不了官。只要有人立志官场,就不愁没人读书出仕。而且随着基础教育推行全天下,读书人只会越来越多。”
顿了顿,宋安然又说道:“过几天,由闻先生主办的学问报就会发行。到时候,任何人都可以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前提是不得诋毁皇室。
另外由内务府主办的大汉皇家报也将发行。大汉皇家报比学问报更兼容并包。
在上面不仅可以讨论新政,学问,还汇聚天下商业信息,民情舆论,地方风俗,各地政策,甚至连传奇话本也可以在上面刊登。
此报发行全国。内务府借四海商行的渠道,在全国各地都建了通讯点。设立通讯点,一是为了收集当地的消息舆情,二是为了保证报纸能够顺利发行。今日女儿过府,带了两张报纸样本,请父亲过目。”
白一赶紧将报纸样本拿出来,由宋安然亲手交给宋子期。
宋子期看了报纸,虽然只是样本,也足以让他感到震惊。就如宋安然所说,报纸上面什么内容都有,简直像是个大杂烩。
宋子期沉吟片刻,说道:“这个东西是利器,也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宋安然对宋子期说道:“为了防止有人利用报纸乱说乱写,皇上在昨天已经成立了报业监督衙门。任何人都可以办报,但是必须获得报业监督衙门的审批。没有审批,私自办报,就属于非法办报。当地衙门随时可以取缔。”
宋子期盯着手中的报纸,心中感慨万千。
宋安然看得出来,宋子期心动了。只差临门一脚,就能说服宋子期重新出仕。
宋安然再接再厉,说道:“父亲担心皇上的新政,担心民间非议,担心读书人群起反对。既然如此,父亲何不再次出仕,为陛下查漏补缺。
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可是年轻人经验不足,做事情难免冲动莽撞,以至于好好的政策也变成了恶政。
如果有父亲从旁监督,及时提点,皇上一定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父亲,你也想看到一个全新的国吧,一个区别于所有王朝的全新的国。父亲难道不想参与其中,出谋划策。为全新的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我愿意。”不等宋子期表态,宋安杰就抢先说道。
宋安杰笑着说道:“听闻姐姐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尤其是这个报纸,我觉着很好。父亲,儿子也想写几篇文章在报纸上发表。儿子对一些新政很有一番心得体会。”
宋安然笑道:“赶巧了,闻先生的学问报,以及大汉皇家报都在四处约稿。很多人性子谨慎,还弄不懂这个报纸是什么东西,也怕写出来被皇上记恨,都不敢轻易答应约稿。
要是弟弟和父亲愿意为两家报纸写稿,我想闻先生和皇上都会很高兴。而且约稿还有稿费。像父亲这样的大人物,稿费从优。至于弟弟你,名声没有父亲大,稿费次之。”
宋安杰赶紧说道:“我不要稿费都行。”
宋子期先是苦笑,接着一本正经地说道,“区区几个稿费,老夫还没看在眼里。”
宋安然笑道:“父亲不差钱,自然看不上区区稿费。但是天下有不少读书人,正为钱财发愁。报纸约稿,倒是让这些读书人学以致用,可以靠笔杆子赚钱养家。”
宋子期将报纸样本放在桌上,说道:“罢了,罢了。为父要是再不答应你,你肯定要啰嗦大天黑。”
宋安然一脸惊喜,问道:“父亲答应出仕?”
宋子期点头,“为父答应出仕,也愿意给报纸写稿。不过对于皇上的诸多新政,为父还有许多疑问。报纸约稿,说学问可以。说新政现在还不行。等为父将皇上的新政参详透彻后,为父再给报纸写稿讨论新政。”
宋安然一脸笑眯眯的,十分满足。“不瞒父亲,学问报和大汉皇家报都专门开辟了一个栏目,名叫详说新政。就是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给老百姓解释新政的含义。等报纸发行后,父亲可以看一看。若是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写出来,让报纸刊登出来。”
宋子期看着宋安然,问道:“有人对新政提出疑问,甚至将新政批得一无是处,你不担心影响到新政推广吗?”
宋安然说道:“父亲,女儿已经说过,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最合适的制度。合适的就是对的。现在的新政或许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个时候正是需要集思广益。
有好的意见和建议,皇上肯定会接受。皇上希望新政能够顺利推行天下,前提是新政是适合百姓,适合各个地方的情况。
而且因为各地风俗舆情不同,新政到了地方上,肯定要做出适当的调整。就比如,江南良田众多,土地肥沃。朝廷可以对江南的地主征收重税。
但是换做西北,这个政策肯定不行。西北土地贫瘠,同样大小的土地,西北一年的收成还比不上江南的三成。对土地征收重税的政策肯定就不能依样画葫芦在西北推行。”
宋子期点头,“你说得很对。新政实施,必须要经过实地的考察验证,不可莽撞实行。安然,你既然请我重新出仕,那等我到了朝堂,我肯定不会对皇上客气。改说的我肯定要说,该骂的我也不会客气。你和皇上都要做好准备。”
宋安然笑了起来,“父亲,皇上和我早就做好了准备。皇上心里早有成算,知道推行新政难度很大。皇上曾说过,他愿意用二十年的时间累推行新政。如果能够在是十年内见到成效,也不枉费一番努力。”
“皇上能这么想就对了。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撮而就。”宋子期赞许地点点头。虽然和外孙颜均没有交流过,但是通过宋安然的描述,宋子期已经看明白,颜均是一个有大志,有耐心,有毅力的君王。
遇到这样的君王,是一个臣子的幸运。
宋子期已经迫不及待地想重回朝堂,见证一个新时代的崛起。
宋安然顺利说服宋子期,心中欢喜。
宋安然留在宋家吃了一餐晚饭,然后启程回淳亲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