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胡不喜_分卷阅读_85
月娘静静的站在门前,阳春明媚的日光透过罅隙割在她的手上,暖暖的一线。可她到底还是将手收回来,默然无声的转身离去了。
那轻微的关门声落下时,杜煦才骤然间回过神来。
他拉开竹台上的门,书房里却已是人去香尽,笔墨清冷了。
月娘只想好好的静一静。
自书房出来往西南去不多远便是翠篁园,正是竹叶新绿的时候,幽僻怡然,是能令人静心的去处。
出了慈寿堂,小径旁茂密的草丛里却忽的蹿出一只兔子来。明明是它冷不丁的冒出来吓人,结果被吓住的却是它自个儿,那兔子惊在石子路上,两条小前腿儿绷直了一撑,一脸呆相的瞪着月娘,嘴里嚼的菜叶儿都掉下来。
月娘跟它对看了一会儿,终还是俯身抱起它来。
这院子里的兔子无不是雪团和水墨的后代,每一只都不知被她喂过多少回,便都不怕她。那兔子只乖乖的缩在她的怀里。
月娘抬手摸了摸它的脊背。它身上毛发洁白,阳光落上去,莹莹有光。月娘就觉出身上暖暖的,片刻后才意识到自己已是到了屋外——外间阳光普照。金乌暖人,是不别贵贱贤愚的。
她忽的就没那么想去翠篁园了。
便这么原路折返回了慈寿堂里。
绕过藏书楼前的竹林,便是一处三叉路口,她从外间来,杜煦从藏书楼出,就这么狭路相逢。
两人一时各都无言,片刻后,月娘垂下目光,侧身向杜煦行礼道,“十三哥。”
也说不上谁更难堪,谁更无措些。
杜煦的感受很复杂。先前他只是恼火——两家虽未正式议亲,可其实已透过赵文华探明了各自的口风。赵家有意嫁女,杜家便不曾给杜煦说过旁人。杜煦也安然认定,日后与他结亲的会是月娘。乍然听闻月娘同太子有私,他不可能不恼火。
可说到底,丫鬟们闲聊时他没有适时避开或者阻止,已有失光明。随即又对月娘避而不见,更是了无担当。便无法义正言辞的去指责什么。此刻冷静下来,便感到懊悔。
比之于太子,他其实毫无优势。毕竟那是国之储贰,未来的天子。同天家结亲的裨益,是普天之下任何世家都拒绝不了的。而赵家家风端正、传承有序,也是太子可信赖的心腹重臣。一个宠妃同时会是两边儿的定心丸。这场婚姻若能成就,必是两利。
杜煦自认争不过。
可心中也难免会有意气,想要奋力一搏。毕竟那姑娘已先许给他了。
然而他毕竟还是冷静自持的。他同时清醒的知道,这意气有害无益。他若不想自断前程,便该同月娘划清界限。甚至若月娘掂量不清对他的情谊,也将累及他的前途乃至性命。
究竟为什么害怕面对月娘,杜煦心中也一清二楚——他同时期待又害怕月娘是至情至性之人。若月娘此刻询问他的决意,他必不知该如何回答。唯有逃避。
然而月娘什么也没有问。
她只垂眸抚摸兔子的脊背。风过竹林,竹叶萧萧。她身姿亭亭,面容手指莹白,纤丽迷离宛若朝云暮雨所化。
等了一会儿她便又行礼,轻声道,“十三哥慢行,我便不相送了。”
杜煦片刻怅然,不觉抬头望向她。月娘却已转身迤逦而去,再不回头了。
月娘回到屋里,便见雁卿正按着只白底黑花的兔子在洗毛。
早些年照顾雪团和水墨的经验还在,那兔子在她手里乖巧又温顺,虽是泡在水里,却被她挠得舒服得要化掉一般。
月娘不由就抱着自己怀里那只上前去,握了爪子招惹它。
她笑意清浅得趣,竟是了无心事的模样,雁卿看了她一会儿,终还是没说什么。只吩咐人再准备温水来,给月娘怀里那只也洗一洗——院子里的兔子大都有人照料,皮毛都还光洁,只是要抱在怀里,爪子还是嫌脏的。
雁卿也就将自己先前洗着的那只交给墨竹去打理,自己和月娘一道给新兔子洗澡。
月娘也就轻笑道,“还记得头一回抱了雪团回来,就这么一捏——”她便抬起兔子的前腿来,“就亮出老长一把爪子来。”
“可不是,看着这么可爱乖巧的小家伙儿,让它挠一下子也不是轻的。”
“不过也就这么一两招伎俩罢了,逃命、挠一爪子,最后也还是猛兽口中血食。”
雁卿便笑着点她,“也有是美人怀中娇宠的。”
月娘就点了点头,“是啊,也有。”
给兔子洗完澡,将皮毛擦干了,姊妹二人便坐在屋檐下头,拨弄着兔子毛好帮它们晒干。
月娘总也不说什么,又是这般若无其事的模样,难免就令人操心。雁卿斟酌了很久,终还是问道,“你是打算嫁到东宫去吗?”
月娘面色明明十分平静,泪水却又悄无声息的滴落下来,过了一会儿她才说,“……但凭父亲做主吧。”
“你自己呢?总归有个想法吧?”
月娘就摇了摇头,道,“我不知道……”片刻后她又说,“我总是想,我和姐姐就竟不同在哪里。以前总觉着是嫡庶不同,可其实这不过是自我安慰的话罢了。”
她 和雁卿一道养在太夫人跟前,因她柔弱善感,太夫人在她身上花费的心思反而比雁卿还更多些。林夫人虽待她疏远,但一应待遇其实也都和雁卿一视同仁。甚至去东 郡公门下读书,纵然她不曾要求过,只因雁卿能去她便也有份儿。就算是天家给太子选妃,她和雁卿也是一同备选。她们固然一嫡一庶,可嫡庶之别其实甚微。然而 她始终不如雁卿那般疏朗自在,从容任达。
“今日我却忽然明白了。”月娘就道,“十三哥很好,可真就好到这般地步吗?我好歹生在公侯之家,莫非他真能执掌我的人生,没有他我就万劫不复了吗?何以在他跟前我也依旧惴惴不安?还有背地里那些不知是什么角色的人,他们口中指点议论,为何也都能令我畏惧忐忑。”
雁卿不做声——在她看来月娘之纤细敏感也正在于此。她劝了多少次,月娘都不入心,如今却自己点出来,可见是要开窍了。月娘又垂了头去拨弄兔子,道,“若真是因为我卑贱,这些人究竟哪里比我高贵了?可见和贵贱没什么相干的。”
雁卿便点了点头,道,“我是觉着,这些都没什么可在意的。”
月娘便轻轻的舒了口气,又抬头望向雁卿,道,“那么谢公子呢?”雁卿不解,月娘便又道,“若姐姐遇上了这样的事……会不会告诉谢公子?”
雁卿就道,“我说了你不要生气才好。”
月娘道,“不会。”
雁卿便道,“这种事……并不值当特地对三哥哥说。”
她果然不会为这种事动摇,不将闺誉当大事看待。可月娘也还是不由想追究,“若谢公子知道了,因此嫌弃了姐姐了?”
雁 卿就愣了一下,道,“为什么要嫌弃我呀。”片刻后才明白过来,就道,“三哥不是那样的人。”不过她总还知道月娘真正想问的是什么,便想了想,又道,“若三 哥会因此嫌弃我,只要他不问,我大概就会竭力不让他知道吧。”她脸上就有些发红,声音也不觉低下去,“若因为这种事就不能同三哥在一起,得有多冤枉 啊……”
“可若事情到底还是败露了呢?”
“……那就没办法了呀。”雁卿眼圈也有些发红了,“他都嫌弃我了,再在一起还有什么意思?”过了一会儿她才从这消沉的情绪里脱离出来,道,“不过,三哥哥不是这么是非不分的人。”
月娘便不再做声了。
她 只是想,果然如此,她和雁卿果然是不同的——她的全部人生似乎都是寄托在嫁一个好男人之上。所以她总是为无关紧要的事忐忑不安,因为那个男人可能自不相干 的人口中听闻毁谤她的言辞,便因此轻贱了她。她将那男人当作身家的依靠,所以不论是太子还是杜煦,他们每每令她惶惑不安,他们的轻蔑和拒绝总轻易就能摧毁 她的信心和尊严。
盖因这样的女人原本就将自己放在极其卑弱的位子上,譬如将珍宝置于人脚下,便无怪会被人轻视和践踏。
可雁卿始终将自己置于同他们平等的位置。纵没有那个能与她匹配的人出现,她也依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使光阴虚度;最终她也终于遇到了那个最懂她最珍惜她的人,于是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月娘又记起那个中秋,赵世番问她们日后想做什么,雁卿便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瞬间月娘便是心中一震,尘埃排开,仿佛有明澈月光洒落下来。但彼时她尚不明白,那心动究竟意味着什么。
——她其实一直都是个有野心的女人,只不过她弄错了自己真正的愿望罢了。
许久之后,月娘才又道,“我和十三哥大约是无缘了。”雁卿轻轻应了一声,发现杜煦避而不见时,她其实就已隐有预感了。月娘道,“也是理所当然。”毕竟她同杜煦感情尚浅,何况杜煦志在仕途,看重清誉——娶她便太不值当了。
雁卿便又问道,“那么东宫那边……”
月娘想了想,才苦笑道,“我是没有以死抗拒的勇气的——也唯有听凭父亲做主了。”
雁卿便道,“你该更相信阿爹些,也别动不动就说什么死啊活啊的。人的命没那么轻贱,需得好好珍惜才可。”
月娘便点了点头,微笑道,“嗯。”
☆、122第七十六章 上
赵家的拒绝也在太子的预料之中——他这一遭行事近似胁迫,若一请而成,赵世番的面皮往哪里搁?日后讨价还价的底气又自哪里来?是以怎么都得反复这么三四回,给足了赵世番脸面和台阶才好。
不过要说太子就吃定了赵世番,也不是那么回事——他其实能察觉出来,自己身旁长者重臣当中,赵世番也是仅有的有真性情的真君子。比起利益来,反而往往是感情和道义更能打动他。赵世番似乎也正是因此令皇帝格外青睐,但对太子而言,这品质却相当的不可靠。
因 为他日后富有天下,明码标价的买卖对他来说最省事也最合理——虽说某些人又要好处又要口碑的姿态也十足可恶,但用名利就能收买的人,行事和道理也往往容易 揣摩,其人也容易驾驭。可像赵世番这种人,他若想打动,便得仔细揣摩他的道义,处处纠正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能随心所欲的享乐和发泄——简直就是套上镣铐, 将自己换做另一人一般。且因其忠直,万一他流露出失望来,还更容易令人心烦。
渐渐熟悉了朝政,将谢邕、纪淮、高顺德一干重臣都聚拢在麾下,太子便也越来越觉得同赵世番疏远些没什么不好。
他又不是非赵世番不可。
只是怎么说赵世番都是他的师父,他不肯重用赵家是另一回事,赵家总不肯服膺于他,则难免令他恼火、难堪。
上 巳节一事,他也是故意折辱赵家。虽说弄错了人选,可其实是月娘反而更好些——赵世番总道貌岸然的教导他,结果连自己的女儿都没教导好,随随便便就将身许 人,上赶着要给他做妾。一旦传扬出去,人说他家教无方是轻的,必会借此毁谤他献女求荣,不知廉耻。太子就不信他还能硬气得起来。
自然,他不会真正宣扬出去,也就只是想让赵世番吃个闷亏罢了。何况嫁女与他,对赵家而言也是有益无害。事已至此,元彻相信,赵世番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只可惜人性不同,所秉持之是非便也不同。
第一回求亲被拒,第二回求亲太子便更郑重了些,特地委托了自己的舅父义阳郡公前来,晓以利害、动以情衷。
然而赵世番还是拒绝了。
纵然早有心理准备,也知道赵家人一贯的不识好歹,但接连被不留情面的拒婚,元彻还是恼火起来。
转眼就到四月里,崔、李两位太子嫔进门。东宫再逢喜事,然而太子脸上不见喜色,不但冷落着两位太子嫔,还接连遣人往燕国公府上去,终于令皇帝也在意起来。
皇帝对内帷之事一贯迟钝,也不会有人无眼色到将宫娥间的蜚短流长告诉给他知道。不过他想问时,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儿子和女儿到底不同。
皇帝听说了那日灞河岸上的事,虽也暗恼太子行事轻薄,但想到太子早年对月娘的情谊,便又有种“也不能全怪他”的恍然和愧疚。虽当日做出了让太子自己选的姿态,但皇帝心知肚明,太子其实是遵循他的意愿,才选了谢嘉琳。
也许是自知大限将至的缘故,皇帝对太子宽容谅解了不少。叹息思索了一阵子,觉得还是成全为好。
皇帝赐婚和太子私通的区别且不多说——他还是希望自己过身后,太子忆及往事,想到的更多是他的慈爱。
便宣召赵世番入宫,商议此事。
自那日藏书楼前相遇,杜煦便不曾再到府上来拜访。
月娘却还算平静——这一次她说放下便也真的放下了,无法强求之事,她便连提也不再提。
雁卿又同月娘说起去东郡公门下读书一事,这一回月娘终于点头。雁卿觉着她是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意思——也或者说是禅意,既然自己正对未来感到迷茫,那么不妨先随波逐流,且行且寻觅。
这心态算不得上进,却也安稳怡然。
入学之事并没有因此就被中断,林夫人照旧按着原先的计划给姊妹二人打点人脉、打理行装。
三月中旬,待诸事齐备后,林夫人便带上姊妹二人,亲自去拜访了东郡公的夫人。
随即姊妹二人便拜入东郡公的门下。东郡公夫人也早将女儿出阁前居住的小院子收拾出来,供姊妹二人居住。
因她们早早的住进东郡公府上,家中诸多杂事便都烦扰不到她们。东宫月余来的动作,姊妹二人都不晓得,只跟着东郡公夫妇专心求学。
东 郡公府上未必不富——毕竟门下学生大都出身世家,每年供奉林林总总加起来比当官的只多不少。然而府上就只有两个老仆帮忙做些杂务罢了。东郡公夫妻二人过得 都十分简朴踏实,东郡公身上衣物都是夫人亲手缝织而成。主家师长如此,雁卿姊妹自然不能再养尊处优,事事让丫鬟伺候着,便也开始亲力亲为起来。
雁卿适应得很好——她早知道自己日后要周游天下,平日里就不大用人伺候,粗茶淡饭也吃得香。月娘因年幼体弱的缘故,初时就不大跟得上。不过她性子要强,对自己从来都狠得下心,再有雁卿从旁搭手帮扶,便也坚持下来,不曾流露出娇骄之气。
东郡公夫妻见这对姊妹个性如此,也赞叹赵家家教——能由奢入俭之人,往往都有意志,学什么都能有所成就——终于觉得这一对女学生收得不亏,开始用心教导起来。
求学的生活反而比在家中更有趣些。
东 郡公门下弟子有内外之分,内门弟子居住在杨家祠堂附近,吃穿用度俱从杨家出,平日读书闲暇时,常来府上帮着做些家务杂事。他们侍奉东郡公夫妇如亲长,东郡 公夫妇也待他们如子侄。雁卿姊妹跟在东郡公夫人身旁,很快就同这些师兄们熟悉起来——虽说是师兄,实际上却都不过十二三岁,最小的才只有九岁。毕竟年纪稍 长些的,心性沉稳起来,功课也更繁重了,便不会有事没事便往后院儿跑,借着来府上帮忙的由头到师娘这里来打牙祭了。
不过别看他们年纪不大,终于遇见比自己入门还晚的师妹了,也都得意洋洋、有样学样的摆起了师兄谱儿。
那轻微的关门声落下时,杜煦才骤然间回过神来。
他拉开竹台上的门,书房里却已是人去香尽,笔墨清冷了。
月娘只想好好的静一静。
自书房出来往西南去不多远便是翠篁园,正是竹叶新绿的时候,幽僻怡然,是能令人静心的去处。
出了慈寿堂,小径旁茂密的草丛里却忽的蹿出一只兔子来。明明是它冷不丁的冒出来吓人,结果被吓住的却是它自个儿,那兔子惊在石子路上,两条小前腿儿绷直了一撑,一脸呆相的瞪着月娘,嘴里嚼的菜叶儿都掉下来。
月娘跟它对看了一会儿,终还是俯身抱起它来。
这院子里的兔子无不是雪团和水墨的后代,每一只都不知被她喂过多少回,便都不怕她。那兔子只乖乖的缩在她的怀里。
月娘抬手摸了摸它的脊背。它身上毛发洁白,阳光落上去,莹莹有光。月娘就觉出身上暖暖的,片刻后才意识到自己已是到了屋外——外间阳光普照。金乌暖人,是不别贵贱贤愚的。
她忽的就没那么想去翠篁园了。
便这么原路折返回了慈寿堂里。
绕过藏书楼前的竹林,便是一处三叉路口,她从外间来,杜煦从藏书楼出,就这么狭路相逢。
两人一时各都无言,片刻后,月娘垂下目光,侧身向杜煦行礼道,“十三哥。”
也说不上谁更难堪,谁更无措些。
杜煦的感受很复杂。先前他只是恼火——两家虽未正式议亲,可其实已透过赵文华探明了各自的口风。赵家有意嫁女,杜家便不曾给杜煦说过旁人。杜煦也安然认定,日后与他结亲的会是月娘。乍然听闻月娘同太子有私,他不可能不恼火。
可说到底,丫鬟们闲聊时他没有适时避开或者阻止,已有失光明。随即又对月娘避而不见,更是了无担当。便无法义正言辞的去指责什么。此刻冷静下来,便感到懊悔。
比之于太子,他其实毫无优势。毕竟那是国之储贰,未来的天子。同天家结亲的裨益,是普天之下任何世家都拒绝不了的。而赵家家风端正、传承有序,也是太子可信赖的心腹重臣。一个宠妃同时会是两边儿的定心丸。这场婚姻若能成就,必是两利。
杜煦自认争不过。
可心中也难免会有意气,想要奋力一搏。毕竟那姑娘已先许给他了。
然而他毕竟还是冷静自持的。他同时清醒的知道,这意气有害无益。他若不想自断前程,便该同月娘划清界限。甚至若月娘掂量不清对他的情谊,也将累及他的前途乃至性命。
究竟为什么害怕面对月娘,杜煦心中也一清二楚——他同时期待又害怕月娘是至情至性之人。若月娘此刻询问他的决意,他必不知该如何回答。唯有逃避。
然而月娘什么也没有问。
她只垂眸抚摸兔子的脊背。风过竹林,竹叶萧萧。她身姿亭亭,面容手指莹白,纤丽迷离宛若朝云暮雨所化。
等了一会儿她便又行礼,轻声道,“十三哥慢行,我便不相送了。”
杜煦片刻怅然,不觉抬头望向她。月娘却已转身迤逦而去,再不回头了。
月娘回到屋里,便见雁卿正按着只白底黑花的兔子在洗毛。
早些年照顾雪团和水墨的经验还在,那兔子在她手里乖巧又温顺,虽是泡在水里,却被她挠得舒服得要化掉一般。
月娘不由就抱着自己怀里那只上前去,握了爪子招惹它。
她笑意清浅得趣,竟是了无心事的模样,雁卿看了她一会儿,终还是没说什么。只吩咐人再准备温水来,给月娘怀里那只也洗一洗——院子里的兔子大都有人照料,皮毛都还光洁,只是要抱在怀里,爪子还是嫌脏的。
雁卿也就将自己先前洗着的那只交给墨竹去打理,自己和月娘一道给新兔子洗澡。
月娘也就轻笑道,“还记得头一回抱了雪团回来,就这么一捏——”她便抬起兔子的前腿来,“就亮出老长一把爪子来。”
“可不是,看着这么可爱乖巧的小家伙儿,让它挠一下子也不是轻的。”
“不过也就这么一两招伎俩罢了,逃命、挠一爪子,最后也还是猛兽口中血食。”
雁卿便笑着点她,“也有是美人怀中娇宠的。”
月娘就点了点头,“是啊,也有。”
给兔子洗完澡,将皮毛擦干了,姊妹二人便坐在屋檐下头,拨弄着兔子毛好帮它们晒干。
月娘总也不说什么,又是这般若无其事的模样,难免就令人操心。雁卿斟酌了很久,终还是问道,“你是打算嫁到东宫去吗?”
月娘面色明明十分平静,泪水却又悄无声息的滴落下来,过了一会儿她才说,“……但凭父亲做主吧。”
“你自己呢?总归有个想法吧?”
月娘就摇了摇头,道,“我不知道……”片刻后她又说,“我总是想,我和姐姐就竟不同在哪里。以前总觉着是嫡庶不同,可其实这不过是自我安慰的话罢了。”
她 和雁卿一道养在太夫人跟前,因她柔弱善感,太夫人在她身上花费的心思反而比雁卿还更多些。林夫人虽待她疏远,但一应待遇其实也都和雁卿一视同仁。甚至去东 郡公门下读书,纵然她不曾要求过,只因雁卿能去她便也有份儿。就算是天家给太子选妃,她和雁卿也是一同备选。她们固然一嫡一庶,可嫡庶之别其实甚微。然而 她始终不如雁卿那般疏朗自在,从容任达。
“今日我却忽然明白了。”月娘就道,“十三哥很好,可真就好到这般地步吗?我好歹生在公侯之家,莫非他真能执掌我的人生,没有他我就万劫不复了吗?何以在他跟前我也依旧惴惴不安?还有背地里那些不知是什么角色的人,他们口中指点议论,为何也都能令我畏惧忐忑。”
雁卿不做声——在她看来月娘之纤细敏感也正在于此。她劝了多少次,月娘都不入心,如今却自己点出来,可见是要开窍了。月娘又垂了头去拨弄兔子,道,“若真是因为我卑贱,这些人究竟哪里比我高贵了?可见和贵贱没什么相干的。”
雁卿便点了点头,道,“我是觉着,这些都没什么可在意的。”
月娘便轻轻的舒了口气,又抬头望向雁卿,道,“那么谢公子呢?”雁卿不解,月娘便又道,“若姐姐遇上了这样的事……会不会告诉谢公子?”
雁卿就道,“我说了你不要生气才好。”
月娘道,“不会。”
雁卿便道,“这种事……并不值当特地对三哥哥说。”
她果然不会为这种事动摇,不将闺誉当大事看待。可月娘也还是不由想追究,“若谢公子知道了,因此嫌弃了姐姐了?”
雁 卿就愣了一下,道,“为什么要嫌弃我呀。”片刻后才明白过来,就道,“三哥不是那样的人。”不过她总还知道月娘真正想问的是什么,便想了想,又道,“若三 哥会因此嫌弃我,只要他不问,我大概就会竭力不让他知道吧。”她脸上就有些发红,声音也不觉低下去,“若因为这种事就不能同三哥在一起,得有多冤枉 啊……”
“可若事情到底还是败露了呢?”
“……那就没办法了呀。”雁卿眼圈也有些发红了,“他都嫌弃我了,再在一起还有什么意思?”过了一会儿她才从这消沉的情绪里脱离出来,道,“不过,三哥哥不是这么是非不分的人。”
月娘便不再做声了。
她 只是想,果然如此,她和雁卿果然是不同的——她的全部人生似乎都是寄托在嫁一个好男人之上。所以她总是为无关紧要的事忐忑不安,因为那个男人可能自不相干 的人口中听闻毁谤她的言辞,便因此轻贱了她。她将那男人当作身家的依靠,所以不论是太子还是杜煦,他们每每令她惶惑不安,他们的轻蔑和拒绝总轻易就能摧毁 她的信心和尊严。
盖因这样的女人原本就将自己放在极其卑弱的位子上,譬如将珍宝置于人脚下,便无怪会被人轻视和践踏。
可雁卿始终将自己置于同他们平等的位置。纵没有那个能与她匹配的人出现,她也依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使光阴虚度;最终她也终于遇到了那个最懂她最珍惜她的人,于是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月娘又记起那个中秋,赵世番问她们日后想做什么,雁卿便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瞬间月娘便是心中一震,尘埃排开,仿佛有明澈月光洒落下来。但彼时她尚不明白,那心动究竟意味着什么。
——她其实一直都是个有野心的女人,只不过她弄错了自己真正的愿望罢了。
许久之后,月娘才又道,“我和十三哥大约是无缘了。”雁卿轻轻应了一声,发现杜煦避而不见时,她其实就已隐有预感了。月娘道,“也是理所当然。”毕竟她同杜煦感情尚浅,何况杜煦志在仕途,看重清誉——娶她便太不值当了。
雁卿便又问道,“那么东宫那边……”
月娘想了想,才苦笑道,“我是没有以死抗拒的勇气的——也唯有听凭父亲做主了。”
雁卿便道,“你该更相信阿爹些,也别动不动就说什么死啊活啊的。人的命没那么轻贱,需得好好珍惜才可。”
月娘便点了点头,微笑道,“嗯。”
☆、122第七十六章 上
赵家的拒绝也在太子的预料之中——他这一遭行事近似胁迫,若一请而成,赵世番的面皮往哪里搁?日后讨价还价的底气又自哪里来?是以怎么都得反复这么三四回,给足了赵世番脸面和台阶才好。
不过要说太子就吃定了赵世番,也不是那么回事——他其实能察觉出来,自己身旁长者重臣当中,赵世番也是仅有的有真性情的真君子。比起利益来,反而往往是感情和道义更能打动他。赵世番似乎也正是因此令皇帝格外青睐,但对太子而言,这品质却相当的不可靠。
因 为他日后富有天下,明码标价的买卖对他来说最省事也最合理——虽说某些人又要好处又要口碑的姿态也十足可恶,但用名利就能收买的人,行事和道理也往往容易 揣摩,其人也容易驾驭。可像赵世番这种人,他若想打动,便得仔细揣摩他的道义,处处纠正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能随心所欲的享乐和发泄——简直就是套上镣铐, 将自己换做另一人一般。且因其忠直,万一他流露出失望来,还更容易令人心烦。
渐渐熟悉了朝政,将谢邕、纪淮、高顺德一干重臣都聚拢在麾下,太子便也越来越觉得同赵世番疏远些没什么不好。
他又不是非赵世番不可。
只是怎么说赵世番都是他的师父,他不肯重用赵家是另一回事,赵家总不肯服膺于他,则难免令他恼火、难堪。
上 巳节一事,他也是故意折辱赵家。虽说弄错了人选,可其实是月娘反而更好些——赵世番总道貌岸然的教导他,结果连自己的女儿都没教导好,随随便便就将身许 人,上赶着要给他做妾。一旦传扬出去,人说他家教无方是轻的,必会借此毁谤他献女求荣,不知廉耻。太子就不信他还能硬气得起来。
自然,他不会真正宣扬出去,也就只是想让赵世番吃个闷亏罢了。何况嫁女与他,对赵家而言也是有益无害。事已至此,元彻相信,赵世番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只可惜人性不同,所秉持之是非便也不同。
第一回求亲被拒,第二回求亲太子便更郑重了些,特地委托了自己的舅父义阳郡公前来,晓以利害、动以情衷。
然而赵世番还是拒绝了。
纵然早有心理准备,也知道赵家人一贯的不识好歹,但接连被不留情面的拒婚,元彻还是恼火起来。
转眼就到四月里,崔、李两位太子嫔进门。东宫再逢喜事,然而太子脸上不见喜色,不但冷落着两位太子嫔,还接连遣人往燕国公府上去,终于令皇帝也在意起来。
皇帝对内帷之事一贯迟钝,也不会有人无眼色到将宫娥间的蜚短流长告诉给他知道。不过他想问时,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儿子和女儿到底不同。
皇帝听说了那日灞河岸上的事,虽也暗恼太子行事轻薄,但想到太子早年对月娘的情谊,便又有种“也不能全怪他”的恍然和愧疚。虽当日做出了让太子自己选的姿态,但皇帝心知肚明,太子其实是遵循他的意愿,才选了谢嘉琳。
也许是自知大限将至的缘故,皇帝对太子宽容谅解了不少。叹息思索了一阵子,觉得还是成全为好。
皇帝赐婚和太子私通的区别且不多说——他还是希望自己过身后,太子忆及往事,想到的更多是他的慈爱。
便宣召赵世番入宫,商议此事。
自那日藏书楼前相遇,杜煦便不曾再到府上来拜访。
月娘却还算平静——这一次她说放下便也真的放下了,无法强求之事,她便连提也不再提。
雁卿又同月娘说起去东郡公门下读书一事,这一回月娘终于点头。雁卿觉着她是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意思——也或者说是禅意,既然自己正对未来感到迷茫,那么不妨先随波逐流,且行且寻觅。
这心态算不得上进,却也安稳怡然。
入学之事并没有因此就被中断,林夫人照旧按着原先的计划给姊妹二人打点人脉、打理行装。
三月中旬,待诸事齐备后,林夫人便带上姊妹二人,亲自去拜访了东郡公的夫人。
随即姊妹二人便拜入东郡公的门下。东郡公夫人也早将女儿出阁前居住的小院子收拾出来,供姊妹二人居住。
因她们早早的住进东郡公府上,家中诸多杂事便都烦扰不到她们。东宫月余来的动作,姊妹二人都不晓得,只跟着东郡公夫妇专心求学。
东 郡公府上未必不富——毕竟门下学生大都出身世家,每年供奉林林总总加起来比当官的只多不少。然而府上就只有两个老仆帮忙做些杂务罢了。东郡公夫妻二人过得 都十分简朴踏实,东郡公身上衣物都是夫人亲手缝织而成。主家师长如此,雁卿姊妹自然不能再养尊处优,事事让丫鬟伺候着,便也开始亲力亲为起来。
雁卿适应得很好——她早知道自己日后要周游天下,平日里就不大用人伺候,粗茶淡饭也吃得香。月娘因年幼体弱的缘故,初时就不大跟得上。不过她性子要强,对自己从来都狠得下心,再有雁卿从旁搭手帮扶,便也坚持下来,不曾流露出娇骄之气。
东郡公夫妻见这对姊妹个性如此,也赞叹赵家家教——能由奢入俭之人,往往都有意志,学什么都能有所成就——终于觉得这一对女学生收得不亏,开始用心教导起来。
求学的生活反而比在家中更有趣些。
东 郡公门下弟子有内外之分,内门弟子居住在杨家祠堂附近,吃穿用度俱从杨家出,平日读书闲暇时,常来府上帮着做些家务杂事。他们侍奉东郡公夫妇如亲长,东郡 公夫妇也待他们如子侄。雁卿姊妹跟在东郡公夫人身旁,很快就同这些师兄们熟悉起来——虽说是师兄,实际上却都不过十二三岁,最小的才只有九岁。毕竟年纪稍 长些的,心性沉稳起来,功课也更繁重了,便不会有事没事便往后院儿跑,借着来府上帮忙的由头到师娘这里来打牙祭了。
不过别看他们年纪不大,终于遇见比自己入门还晚的师妹了,也都得意洋洋、有样学样的摆起了师兄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