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当国_分卷阅读_114
第70章,南下筹备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北京依然吵的沸沸扬扬,国会虽然遭到关闭,但那些国会议员们却仍然逗留在京城。对于目前国内纷纷报道的消息,这些议员们自然是心知肚明,不过他们心中还是抱着一些希望,那就是这一切仅仅只是一场误会,是属于政见问题,而绝非是政治上的斗争问题。
然而,对于宋教仁迟迟没有任何消息,还是有个别一些国民党籍议员意识到事态严重性。可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现在能做的又有多少呢?失去了国会,他们这些议员几乎什么都不是,除了发表社评、号召、呼吁之外,其他一切都没有效果。
到五月中旬,外界传言第二镇一个骑兵旅、一个步兵旅和一个炮兵旅已经在山东境内,与王怀庆、靳云鹏第五镇诸部会合。第二镇和第五镇正在继续向省南转移,同时在徐州的江防军张勋部也公开接受北洋政府陆军部的命令,一方面做好迎接第二镇和第五镇南下的工作,另外一方面则准备向江苏腹地推进。
张勋的公开接受命令,在他本人来看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然而对外却引起了极其重大的反响。
纵然第二镇和第五镇,以及河南李纯部频频调动,已经是众所周知的热点新闻。但是毕竟这些军事行动官方是没有任何正面报道,所以一切都只是隐藏在台面下面的行动罢了,即便需要解释的时候都可以说是部队调防。
然而张勋的举动却全然打破了北洋政府沉默已久的态度,从正面曝光了这是陆军部授意之下的军事行动,俨然戳破了这最后一层既薄弱又透明的窗户纸。
不得不说,当徐州发出来的通电消息传出来后,仅在当天下午孙中山就发起了更为强烈的回应,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反对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倒行逆施。并且第一次公开的指出,北洋政府咄咄逼人的军事行动,必然是在阴谋以武力镇压反对人士,借以维持独裁x专制的北洋统治权。
除此之外,国民党再次召开党内大会,仅仅一个晚上便通过《维护临时约法武力讨袁纲领》,次日便将《纲领》派发到各省谘议局,就连北方诸省也都收到了这份通电书。在这份《纲领》通电书里面,国民党人明确的表示将会恢复大革命时期革命军制度,组织革命军即日北伐讨袁。
在《维护临时约法武力讨袁纲领》发出后不久,孙中山便在江浙士绅和部分官僚的拥护下,于上海成立“七省革命军政府”,并出任军政府临时主席。
随即他派黄兴亲赴南京主持军务,又命令陈其美在上海整编革命沪军,还派遣汪兆铭到广东与胡汉民x联系,协助胡汉民筹备北伐革命经费和组织革命粤军。他还亲自撰写给李烈钧的电文,任命其为北伐先锋总司令,
南北局势骤然紧张,地处于南北交界之地的老百姓们更是胆战心惊起来,有能力者赶紧先迁离到其他地方暂时躲避,没能力者也只能暗暗祈祷战事不要爆发。
五月十五日,滦州的天气渐渐转热,只是昼夜温差仍然很大。
在过去的半个月里,每天都有打着军用旗号的马车车队进进出出城关,托运着一批一批收购上来的军粮派发到各地军仓中储备起来。
之前的一系列动作起初没有引起第一混成旅的注意,可是这段时间不断有敏感的消息传来,这才渐渐让各团各营意识到大战在即。尤其是第二镇开拔的消息被报道出来之后,各团愈发感到有一些紧张,虽然他们比起从前军容上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骨子里还是缺乏堂堂正正军人的那股热血。
打仗是要死人,第一混成旅的士兵们自然不希望摊上这样的大事。
于是各团各营不少人在窃窃私议,如今第二镇都南下了,他们隶属于第二镇的第一混成旅会不会也要跟着南下?倘若真要南下,又会担任什么样的作战任务?
尽管士兵们当中很多人出现担惊受怕的情绪,不过一些军官尤其是年轻的军官们,却巴不得能够在战场上扬名立万。没有战争就没有战功,没有战功就没有前途,这是读过书的青年军官们最基本的常识。
这天下午的时候,袁肃专门召集各团团长到滦州开会,就连山海关关防团的两位团长也都赶了过来。五位团长连同旅部几位参谋官,整个会议即便没有任何事先的通知,所有人心中都很清楚是为了讨论南北矛盾以及第一混成旅的应对办法。
各团团长进入会场落座之后,袁肃过了一会儿这才在杜预的陪同之下走进会场。
进门时,袁肃手里还拿着一份电文,脸色显得有几分凝重,他先示意众人不必起身行礼,随即语气笃定的说道:“刚刚收到陆军部发来的电报,命令我部五日内开拔到山东,与冯都督的主力部队会合。”
此言一出,全场顿时传出一片哗然。
几乎所有将领都没有料到命令会来的这么着急,要说之前第二镇开拔时根本没有发来任何命令,显然从一开始冯国璋就没有打算调动滦州这支部队。
哪怕现在局势越来越严峻,大战一触即发,但是各团团长乃至参谋部的预想,还是战争爆发之后为了给南方增加压力,又或者是支援前线,到那个时候才会调派第一混成旅出发。
“不管怎么说,这个命令我们早先是有所预料的,无非是或迟或早。既然上面有了命令,我们还是得奉命行事。所以昨天下午发电报着急诸位前来,就是为了商讨开拔之事。”稍微停顿了片刻,袁肃语气沉稳有力的说道。
“都督,目前我们旅部筹措的战略物资已经差不多了,再者见是陆军部下来的命令,我们开拔的事宜陆军部显然是要给予一定的经费。这件事,应该不算太麻烦。”三团团长李劲夫煞有其事的说道。
“这件事我会与总镇和陆军联络,反正五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现在的关键是两点,一是我们开拔到山东之后的军事安排,到底如何加入第二镇的军事行动;二是在军事行动中我们又该如何拿捏。”袁肃改变了语气,不疾不徐的说道。
“说来,一旦我们开拔到山东,大体自然还得听从总镇那边的调遣。不过依我看,之前总镇那边并没有给我们滦州下命令,此次调动又是陆军部的指示,或许我们开到山东之后,总镇那边十之八九不会把我们派上多大的用场。无非是搞搞后勤,壮壮声势罢了。”袁绩熙分析着的说道,他虽然在这个团体当中尚属新人,但毕竟是陆军预备大学堂高材生出身,因此多多少少希望能够有所表现。
“袁团长所言极是,到山东之后的安排我们用不着太多操心。至于都督你所说的拿捏的意思……莫不是说我们从中有所猎取?”何其巩若有所思的问道。
尽管袁肃什么态度都没有表达,但是以何其巩对袁肃的了解,既然此次是要出兵,肯定不能一点回报都没有。
袁肃打心底确实是这个意思,不过若这番话是其他人说出来,他倒是很高兴能有人看破自己这一层。可偏偏这句话是出自何其巩之口。
就目前而言,他最担心的一件事并不是要顶着广大压力出兵去与南方为敌,而是自己麾下的这些将领和士兵当中,有不少人是之前曾经参加过滦州起义的革命志士。就好比何其巩,便是其中最典型的知识分子和革命信仰的拥护者。
哪怕他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不断以“脚踏实地”以及“务实精神”来熏陶麾下,可对于有信仰的人来说,骨子里的那种革命愿望是永远不会磨灭的。
因此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一旦南北开战,第一混成旅卷入其中,而部队中的一些有革命情怀的士兵、将领们会不会发生心理变化。消极作战还算是小事,怕就怕这些人为临阵倒戈,到时候非但不能保证个人的实力,甚至还会因此而遭到北洋政府的压制,更别说还指望能在战争之中好好争一份像样的功劳。
“克之,我所担心的并非是猎取什么,而是如何拿捏我们对南方革命的态度。不瞒你说,我个人对南方那些政客没有太坏的意见,之前也十分期望宋先生北上能够化解南北中国的矛盾。不单单如此,我对孙先生他们也都是满怀尊敬,若是不调我们南下倒罢了,可现在既然有了这项命令,唉……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袁肃很是感慨的说道。
-------------
【张勋(1854-1923),原名张和,字少轩、绍轩,号松寿老人,谥号忠武,江西省奉新县人。北洋军阀,中国近代军阀。清末任云南、甘肃、江南提督;辛亥革命以后曾任江苏督军,长江巡阅使。1917年发动政变,企图恢复帝制,失败后蛰居津门。因所部定武军均留发辫,人称“辫帅”。】
第71章,借机猎取
听到这里,在场众人都有所色变,尤其是之前巡防营的李劲夫、赵继时、孙德盛等人,他们先前倒是没有怎么意识到这一点,可现在经袁肃这么一提,这几人都有几分恍然。
倘若真的像袁肃所说的那样,到时候内部出现问题,那真是一件得不偿失的祸事。
李劲夫、赵继时等人现在虽然是袁肃的麾下,也必须听从袁肃的命令,可手里的这一团人马却是跟随多年的兄弟,更是自己站稳脚跟的资本所在。万一因为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到头来连累了他们这些人,那才是有苦说不出。
于是众人在面面相觑一番之后,渐渐的把目光落在了何其巩、郭文远、葛金章三人身上,在座的人都很清楚,这三人可是有革命底子的。
何其巩倒是十分敏感,很快就察觉到现场的气氛有些不对劲,倒是郭文远和葛金章二人有一些后知后觉,二人还在心里嘀咕着这些人到底在看什么。
微微的叹了一口气,何其巩摆出一副气定神闲的脸色,缓缓开口说道:“都督所言极是,毕竟之前我们这边发生过滦州兵谏和滦州起义,麾下众将士们对革命还是很有眷念之意。不过话又说回来,在下之前专门在随营学堂和旅部做过一些了解、调查,其实之前我部有人响应革命号召,关键还是在于当时的环境原因。”
赵继时看了何其巩一眼,若有所思的问道:“当时的环境原因?敢问何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难不成眼下的环境与当时还有所不同?”
何其巩点了点头,说道:“没错,之前是为了推翻封建清廷,那是划时代的大革命。可如今清廷已经没了,再继续闹革命显然有所不妥。对于国家的政治问题,说一句实在话,咱们这些老大粗有多少人懂得这些玩意儿?”
李劲夫紧跟着赵继时向何其巩问道:“也就是说,现在咱们第一混成旅下面是没有立场问题的,对吧?”
何其巩正经的说道:“我不敢百分之百打包票,不过我可以肯定大部分将士是不会存在所谓的立场问题。”
赵继时欣然的笑道:“有何大人这句话,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袁肃轻声咳嗽了一下,调整话题的说道:“我们第一混成旅是什么情况,我还是很清楚的,当然,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我们还是要做好完全的准备才是。关于我部开拔到山东之后,配合总镇和其他部队采取军事行动方面,我们有必要好好讨论讨论,并且要把之前所说的因素考虑进去。”
一直没说话的陈文年,经过一番深思之后,心中同样是明白了袁肃的意思。
这会儿他沉吟了片刻,随即十分镇定的说道:“先前何大人已经说过了,这件事我们确实要从长计议。既然我们已经决定出兵,那肯定不能错过任何可以发展壮大的机会。只不过一方面打头阵轮不到我们,前面许多可以争取的地盘无从下手;另外一方面此次南下的部队实在过于混杂,有第二镇也有第五镇,还有近水楼台的徐州江防营。”
在场众人都纷纷点头称是,不过虽然摆在他们面前的局势很复杂,然而之前是大家还没确定袁肃心理面的意思是什么,现在既然已经确定下来,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大感激动。就算在复杂的情况,总会有见缝插针的机会,更何况袁肃还是大总统袁世凯的侄子,多多少少是有这一份便利的。
略微停顿了一下,陈文年继续说道:“目前来说,我们有两个选择。要么是争取担任先锋或者侧翼掩护部队,如此便能走在第一线,其意义所在就不必我多言了;要么是舍远取近,胆子大一点,直接喧宾夺主。”
赵山河拧起了眉头,问道:“喧宾夺主?陈大人,你该不会是想趁着第五镇和江防营南下之后,占了他们的地盘吧。”
赵继时也赶紧说道:“如此,不妥吧。”
陈文年神态严肃的说道:“目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个选择,当然不一定要这么做。只是这天底下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绝不可能就这么轻而易举坐享其成。”
众人渐渐议论起来,有人认为应当走第一个方案,虽然要打仗,但如果能分到侧翼还是不会有太大的难度;不过也有认为凭着袁肃是大总统侄子的身份,在后面占一些地头不算什么大事,无非是一个县城的事,任谁都不会斤斤计较的。
更何况本来第一混成旅待在滦州好好的,既然陆军部一定要下令第一混成旅开拔,那当然还是有这方面的考虑才是。
就在这时,袁肃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他缓缓站起身来,迈步走到一旁悬挂地图台的墙壁面前,伸手在地图上指了两下,说道:“把话摊开来说,我打算趁着此次出兵拿下淮安和淮北两个大县城。淮安不难,届时大军南下,此处必然会有一定交战,之后便会成为总镇后勤所在,到时候我们在借机进驻担任拱卫部队,事后留下一支部队常驻下来也很简单。”
何其巩也站起身来,迈步走到袁肃跟前,他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儿,然后说道:“都督,你这是打算控制淮河两头?”
袁肃点了点头,说道:“是的,如今天下局势大变,我们不能总拘于北方。淮北和淮安虽然不是什么重要的南北枢纽通道,但多多少少也能算得上是交通顺畅的前线之地。之前已经说了,淮安不算什么难事,关键还是在淮北。”
陈文年深以为然的说道:“都督说的没错,安徽都督现在虽然是柏文蔚,但真正的兵权还是掌握在倪嗣冲手里。简单的来说,安徽的情况根本没有外面所说的那么麻烦,对付柏文蔚,倪嗣冲只消一封电文即可。也就是说,一则我们没有进兵安徽的理由,二则安徽这块中央又有人看着,稍有差池只怕会适得其反。”
袁肃继续说道:“等此事落定,我会保举一人出任淮安守备司令,一人出任淮北守备司令。虽然地隔偏远,但南北互有照应,必能保为一方镇守大员。”
听到这里,在场众人都有喜色。
对于他们来说,这可是外放封疆的大好机会。尽管在滦州也有一亩三分地,可毕竟是袁肃眼皮子底下,很多事还是要小心翼翼一些,单单想多捞一点钱都很困难。可一旦外放到地方去,那情况就大有不同,不仅可以借机扩充个人势力,还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军阀、土皇帝。真正是发家致富的最好机会。
当然,在场所有人心里也很清楚,这种事自然不会轻易委派给外人。必然是袁肃的嫡系和亲信部将才有这样的机会,本来就是为了扩大袁肃本人的势力范围,怎么可能任由外人羽翼丰满自立门户呢?
“不过,话说在前头,这只是我的预想,至于是否能够实现还能一步一步的来。刚才已经说了,第一步是淮安,无论如何也不能空手而归。至于淮北,见机行事吧。”过了一会儿之后,袁肃转过身来面对众人说道。
“都督说的对,眼下我们只能有这个准备,但具体安排还得等开拔之后才能定下来。”陈文年一边点着头一边说道。
随后,众人又详细讨论了开拔的方案,包括部队行进顺序,交通工具的安排,战略物资的跟进。在讨论的差不多之后,才由着手拟定占据淮安和淮北的一些假设性方案,这方面大部分是对此次进军的预测。
会议一直进行到晚上,期间袁肃还出去发了一封电文到总镇,询问第一混成旅开拔之后的开支问题。到傍晚吃过晚饭时,总镇很快回了一封电文,告知总镇那边事先没有打算调动第一混成旅南下,陆军部临时命令以至于太过仓促,开拔所需的物资暂由第一混成旅独立承担,实在不行再转由陆军部调度补贴。
事实上这就是打了一个太极,把责任互相推卸。
袁肃倒是从中也看出了一点,冯国璋和段祺瑞各自有着各自的算盘,相互之间一直在明争暗斗。他甚至推测着陆军部临时下达的命令,专门就是为了针对冯国璋,不管是增加第二镇的后勤负担,还是不让第二镇一个人独享战果,这都是对冯国璋的一种打击。
晚上继续开会,袁肃把总镇的电报说了一下,接下来便根据现在的情况制订开拔细节。
整个会议都是一边讨论一边执行,确定一项便立刻派人去办,包括调度火车和安排仓储,也包括派遣先遣代表到开拔沿途各地去打点安排等等,甚至还确定派遣一名通讯官连夜赶往山东,直接驻扎在第二镇总镇那边负责接受传达信息。
忙忙碌碌的熬过了这一夜,到第二天凌晨时各团团长才赶紧返各自的回部队。
第72章,刻意打压
深夜,虽是刚过五月中旬,然而北方已有了夏日的清风,月朗星稀。在山东境内枣庄县城郊区,第二镇总镇大营依靠在一片山林下面,此时灯火辉熠,栅栏外来来往往着许多荷枪实弹的巡逻队。栅栏内,许多白色的行军帐篷整整齐齐罗列,在大营中央有一座由土木结构的中军大帐,帐内多处点灯,人影憧憧。
一名勤务兵从紧挨着中军大帐一侧的电报室匆匆走了出来,快步来到中军大帐门前,一番通报之后,他将刚刚收到的一封电文转交到了总镇第一副官师景云手里。
师景云一边看着电文,一边转身向大帐内走去。
冯国璋这时正端坐在书案后面,与两名参谋官正在研究着江苏北部的地形图。
“冯大人,滦州来电,奉陆军部急领,第一混成旅已经陆续启程开拔到这里与我们会合。”师景云走到冯国璋面前,把手中捧着的电文简单念了一遍。
“第一混成旅?袁梓镜的那支杂牌部队么?”冯国璋微微蹙了蹙眉头,脸色有几分不悦,说话时的语气除了疑惑之外便是不满。
“正是。电文里说,陆军部专门下达命令,并且连日都在促催,先遣联络大概在明后两日之间会到达,至于先头部队第一团则会在五月十八日抵达济南,差不多在二十一日能到达枣庄这边。”师景云不动声色的说道。
“段老鬼还真是无孔不入啊。”冯国璋缓缓的叹了一口气,意味深远的说道。
“大前天时滦州也来了一份电文,询问第一混成旅开拔期间所需军费物资的分配问题。当时咱们还在济南那边,因为冯大人忙于筹备和调度各部,所以这件事在下没有通报冯大人,擅自做主回电告知暂由第一混成旅自行承担。”略微停顿了一下,师景云又补充的说道。
“嗯,你做的很对。这袁梓镜在滦州经营的时间虽然不久,但也是有模有样,没必要让他来作势越来越大,再者还有他的叔父在背后撑腰,出这点钱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冯国璋面无表情的说道。
“大人,那第一混成旅开到了,我们当如何安置?”一旁的一名参谋官郑重其事的问道,他自然看得出其中的重要性。
第一混成旅虽然是编制在第二镇之下,可第二镇上上下下都很清楚,这支部队压根就是外人。说的好听一点,那是大总统给自己侄子一个机会,让其跟在第二镇学习历练一番;说的不好听,终归大总统还是有所介怀,故意让第二镇这边看着第一混成旅。
简单的来说,大总统对袁肃是不放心的。而第二镇总镇这边对第一混成旅也从来没当作是自己人来看待。
从冯国璋个人角度来看,他表面上可以对袁肃客客气气,在大总统面前也可以帮袁肃说一些好话,他这么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讨好大总统,另外一方面是拉拢袁肃,再一方面还是故意做个北洋集团内部的一些政敌来看。
不过从心理来说,他对袁肃如此迅速的崛起,同样是有担忧的。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北京依然吵的沸沸扬扬,国会虽然遭到关闭,但那些国会议员们却仍然逗留在京城。对于目前国内纷纷报道的消息,这些议员们自然是心知肚明,不过他们心中还是抱着一些希望,那就是这一切仅仅只是一场误会,是属于政见问题,而绝非是政治上的斗争问题。
然而,对于宋教仁迟迟没有任何消息,还是有个别一些国民党籍议员意识到事态严重性。可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现在能做的又有多少呢?失去了国会,他们这些议员几乎什么都不是,除了发表社评、号召、呼吁之外,其他一切都没有效果。
到五月中旬,外界传言第二镇一个骑兵旅、一个步兵旅和一个炮兵旅已经在山东境内,与王怀庆、靳云鹏第五镇诸部会合。第二镇和第五镇正在继续向省南转移,同时在徐州的江防军张勋部也公开接受北洋政府陆军部的命令,一方面做好迎接第二镇和第五镇南下的工作,另外一方面则准备向江苏腹地推进。
张勋的公开接受命令,在他本人来看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然而对外却引起了极其重大的反响。
纵然第二镇和第五镇,以及河南李纯部频频调动,已经是众所周知的热点新闻。但是毕竟这些军事行动官方是没有任何正面报道,所以一切都只是隐藏在台面下面的行动罢了,即便需要解释的时候都可以说是部队调防。
然而张勋的举动却全然打破了北洋政府沉默已久的态度,从正面曝光了这是陆军部授意之下的军事行动,俨然戳破了这最后一层既薄弱又透明的窗户纸。
不得不说,当徐州发出来的通电消息传出来后,仅在当天下午孙中山就发起了更为强烈的回应,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反对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倒行逆施。并且第一次公开的指出,北洋政府咄咄逼人的军事行动,必然是在阴谋以武力镇压反对人士,借以维持独裁x专制的北洋统治权。
除此之外,国民党再次召开党内大会,仅仅一个晚上便通过《维护临时约法武力讨袁纲领》,次日便将《纲领》派发到各省谘议局,就连北方诸省也都收到了这份通电书。在这份《纲领》通电书里面,国民党人明确的表示将会恢复大革命时期革命军制度,组织革命军即日北伐讨袁。
在《维护临时约法武力讨袁纲领》发出后不久,孙中山便在江浙士绅和部分官僚的拥护下,于上海成立“七省革命军政府”,并出任军政府临时主席。
随即他派黄兴亲赴南京主持军务,又命令陈其美在上海整编革命沪军,还派遣汪兆铭到广东与胡汉民x联系,协助胡汉民筹备北伐革命经费和组织革命粤军。他还亲自撰写给李烈钧的电文,任命其为北伐先锋总司令,
南北局势骤然紧张,地处于南北交界之地的老百姓们更是胆战心惊起来,有能力者赶紧先迁离到其他地方暂时躲避,没能力者也只能暗暗祈祷战事不要爆发。
五月十五日,滦州的天气渐渐转热,只是昼夜温差仍然很大。
在过去的半个月里,每天都有打着军用旗号的马车车队进进出出城关,托运着一批一批收购上来的军粮派发到各地军仓中储备起来。
之前的一系列动作起初没有引起第一混成旅的注意,可是这段时间不断有敏感的消息传来,这才渐渐让各团各营意识到大战在即。尤其是第二镇开拔的消息被报道出来之后,各团愈发感到有一些紧张,虽然他们比起从前军容上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骨子里还是缺乏堂堂正正军人的那股热血。
打仗是要死人,第一混成旅的士兵们自然不希望摊上这样的大事。
于是各团各营不少人在窃窃私议,如今第二镇都南下了,他们隶属于第二镇的第一混成旅会不会也要跟着南下?倘若真要南下,又会担任什么样的作战任务?
尽管士兵们当中很多人出现担惊受怕的情绪,不过一些军官尤其是年轻的军官们,却巴不得能够在战场上扬名立万。没有战争就没有战功,没有战功就没有前途,这是读过书的青年军官们最基本的常识。
这天下午的时候,袁肃专门召集各团团长到滦州开会,就连山海关关防团的两位团长也都赶了过来。五位团长连同旅部几位参谋官,整个会议即便没有任何事先的通知,所有人心中都很清楚是为了讨论南北矛盾以及第一混成旅的应对办法。
各团团长进入会场落座之后,袁肃过了一会儿这才在杜预的陪同之下走进会场。
进门时,袁肃手里还拿着一份电文,脸色显得有几分凝重,他先示意众人不必起身行礼,随即语气笃定的说道:“刚刚收到陆军部发来的电报,命令我部五日内开拔到山东,与冯都督的主力部队会合。”
此言一出,全场顿时传出一片哗然。
几乎所有将领都没有料到命令会来的这么着急,要说之前第二镇开拔时根本没有发来任何命令,显然从一开始冯国璋就没有打算调动滦州这支部队。
哪怕现在局势越来越严峻,大战一触即发,但是各团团长乃至参谋部的预想,还是战争爆发之后为了给南方增加压力,又或者是支援前线,到那个时候才会调派第一混成旅出发。
“不管怎么说,这个命令我们早先是有所预料的,无非是或迟或早。既然上面有了命令,我们还是得奉命行事。所以昨天下午发电报着急诸位前来,就是为了商讨开拔之事。”稍微停顿了片刻,袁肃语气沉稳有力的说道。
“都督,目前我们旅部筹措的战略物资已经差不多了,再者见是陆军部下来的命令,我们开拔的事宜陆军部显然是要给予一定的经费。这件事,应该不算太麻烦。”三团团长李劲夫煞有其事的说道。
“这件事我会与总镇和陆军联络,反正五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现在的关键是两点,一是我们开拔到山东之后的军事安排,到底如何加入第二镇的军事行动;二是在军事行动中我们又该如何拿捏。”袁肃改变了语气,不疾不徐的说道。
“说来,一旦我们开拔到山东,大体自然还得听从总镇那边的调遣。不过依我看,之前总镇那边并没有给我们滦州下命令,此次调动又是陆军部的指示,或许我们开到山东之后,总镇那边十之八九不会把我们派上多大的用场。无非是搞搞后勤,壮壮声势罢了。”袁绩熙分析着的说道,他虽然在这个团体当中尚属新人,但毕竟是陆军预备大学堂高材生出身,因此多多少少希望能够有所表现。
“袁团长所言极是,到山东之后的安排我们用不着太多操心。至于都督你所说的拿捏的意思……莫不是说我们从中有所猎取?”何其巩若有所思的问道。
尽管袁肃什么态度都没有表达,但是以何其巩对袁肃的了解,既然此次是要出兵,肯定不能一点回报都没有。
袁肃打心底确实是这个意思,不过若这番话是其他人说出来,他倒是很高兴能有人看破自己这一层。可偏偏这句话是出自何其巩之口。
就目前而言,他最担心的一件事并不是要顶着广大压力出兵去与南方为敌,而是自己麾下的这些将领和士兵当中,有不少人是之前曾经参加过滦州起义的革命志士。就好比何其巩,便是其中最典型的知识分子和革命信仰的拥护者。
哪怕他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不断以“脚踏实地”以及“务实精神”来熏陶麾下,可对于有信仰的人来说,骨子里的那种革命愿望是永远不会磨灭的。
因此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一旦南北开战,第一混成旅卷入其中,而部队中的一些有革命情怀的士兵、将领们会不会发生心理变化。消极作战还算是小事,怕就怕这些人为临阵倒戈,到时候非但不能保证个人的实力,甚至还会因此而遭到北洋政府的压制,更别说还指望能在战争之中好好争一份像样的功劳。
“克之,我所担心的并非是猎取什么,而是如何拿捏我们对南方革命的态度。不瞒你说,我个人对南方那些政客没有太坏的意见,之前也十分期望宋先生北上能够化解南北中国的矛盾。不单单如此,我对孙先生他们也都是满怀尊敬,若是不调我们南下倒罢了,可现在既然有了这项命令,唉……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袁肃很是感慨的说道。
-------------
【张勋(1854-1923),原名张和,字少轩、绍轩,号松寿老人,谥号忠武,江西省奉新县人。北洋军阀,中国近代军阀。清末任云南、甘肃、江南提督;辛亥革命以后曾任江苏督军,长江巡阅使。1917年发动政变,企图恢复帝制,失败后蛰居津门。因所部定武军均留发辫,人称“辫帅”。】
第71章,借机猎取
听到这里,在场众人都有所色变,尤其是之前巡防营的李劲夫、赵继时、孙德盛等人,他们先前倒是没有怎么意识到这一点,可现在经袁肃这么一提,这几人都有几分恍然。
倘若真的像袁肃所说的那样,到时候内部出现问题,那真是一件得不偿失的祸事。
李劲夫、赵继时等人现在虽然是袁肃的麾下,也必须听从袁肃的命令,可手里的这一团人马却是跟随多年的兄弟,更是自己站稳脚跟的资本所在。万一因为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到头来连累了他们这些人,那才是有苦说不出。
于是众人在面面相觑一番之后,渐渐的把目光落在了何其巩、郭文远、葛金章三人身上,在座的人都很清楚,这三人可是有革命底子的。
何其巩倒是十分敏感,很快就察觉到现场的气氛有些不对劲,倒是郭文远和葛金章二人有一些后知后觉,二人还在心里嘀咕着这些人到底在看什么。
微微的叹了一口气,何其巩摆出一副气定神闲的脸色,缓缓开口说道:“都督所言极是,毕竟之前我们这边发生过滦州兵谏和滦州起义,麾下众将士们对革命还是很有眷念之意。不过话又说回来,在下之前专门在随营学堂和旅部做过一些了解、调查,其实之前我部有人响应革命号召,关键还是在于当时的环境原因。”
赵继时看了何其巩一眼,若有所思的问道:“当时的环境原因?敢问何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难不成眼下的环境与当时还有所不同?”
何其巩点了点头,说道:“没错,之前是为了推翻封建清廷,那是划时代的大革命。可如今清廷已经没了,再继续闹革命显然有所不妥。对于国家的政治问题,说一句实在话,咱们这些老大粗有多少人懂得这些玩意儿?”
李劲夫紧跟着赵继时向何其巩问道:“也就是说,现在咱们第一混成旅下面是没有立场问题的,对吧?”
何其巩正经的说道:“我不敢百分之百打包票,不过我可以肯定大部分将士是不会存在所谓的立场问题。”
赵继时欣然的笑道:“有何大人这句话,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袁肃轻声咳嗽了一下,调整话题的说道:“我们第一混成旅是什么情况,我还是很清楚的,当然,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我们还是要做好完全的准备才是。关于我部开拔到山东之后,配合总镇和其他部队采取军事行动方面,我们有必要好好讨论讨论,并且要把之前所说的因素考虑进去。”
一直没说话的陈文年,经过一番深思之后,心中同样是明白了袁肃的意思。
这会儿他沉吟了片刻,随即十分镇定的说道:“先前何大人已经说过了,这件事我们确实要从长计议。既然我们已经决定出兵,那肯定不能错过任何可以发展壮大的机会。只不过一方面打头阵轮不到我们,前面许多可以争取的地盘无从下手;另外一方面此次南下的部队实在过于混杂,有第二镇也有第五镇,还有近水楼台的徐州江防营。”
在场众人都纷纷点头称是,不过虽然摆在他们面前的局势很复杂,然而之前是大家还没确定袁肃心理面的意思是什么,现在既然已经确定下来,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大感激动。就算在复杂的情况,总会有见缝插针的机会,更何况袁肃还是大总统袁世凯的侄子,多多少少是有这一份便利的。
略微停顿了一下,陈文年继续说道:“目前来说,我们有两个选择。要么是争取担任先锋或者侧翼掩护部队,如此便能走在第一线,其意义所在就不必我多言了;要么是舍远取近,胆子大一点,直接喧宾夺主。”
赵山河拧起了眉头,问道:“喧宾夺主?陈大人,你该不会是想趁着第五镇和江防营南下之后,占了他们的地盘吧。”
赵继时也赶紧说道:“如此,不妥吧。”
陈文年神态严肃的说道:“目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个选择,当然不一定要这么做。只是这天底下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绝不可能就这么轻而易举坐享其成。”
众人渐渐议论起来,有人认为应当走第一个方案,虽然要打仗,但如果能分到侧翼还是不会有太大的难度;不过也有认为凭着袁肃是大总统侄子的身份,在后面占一些地头不算什么大事,无非是一个县城的事,任谁都不会斤斤计较的。
更何况本来第一混成旅待在滦州好好的,既然陆军部一定要下令第一混成旅开拔,那当然还是有这方面的考虑才是。
就在这时,袁肃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他缓缓站起身来,迈步走到一旁悬挂地图台的墙壁面前,伸手在地图上指了两下,说道:“把话摊开来说,我打算趁着此次出兵拿下淮安和淮北两个大县城。淮安不难,届时大军南下,此处必然会有一定交战,之后便会成为总镇后勤所在,到时候我们在借机进驻担任拱卫部队,事后留下一支部队常驻下来也很简单。”
何其巩也站起身来,迈步走到袁肃跟前,他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儿,然后说道:“都督,你这是打算控制淮河两头?”
袁肃点了点头,说道:“是的,如今天下局势大变,我们不能总拘于北方。淮北和淮安虽然不是什么重要的南北枢纽通道,但多多少少也能算得上是交通顺畅的前线之地。之前已经说了,淮安不算什么难事,关键还是在淮北。”
陈文年深以为然的说道:“都督说的没错,安徽都督现在虽然是柏文蔚,但真正的兵权还是掌握在倪嗣冲手里。简单的来说,安徽的情况根本没有外面所说的那么麻烦,对付柏文蔚,倪嗣冲只消一封电文即可。也就是说,一则我们没有进兵安徽的理由,二则安徽这块中央又有人看着,稍有差池只怕会适得其反。”
袁肃继续说道:“等此事落定,我会保举一人出任淮安守备司令,一人出任淮北守备司令。虽然地隔偏远,但南北互有照应,必能保为一方镇守大员。”
听到这里,在场众人都有喜色。
对于他们来说,这可是外放封疆的大好机会。尽管在滦州也有一亩三分地,可毕竟是袁肃眼皮子底下,很多事还是要小心翼翼一些,单单想多捞一点钱都很困难。可一旦外放到地方去,那情况就大有不同,不仅可以借机扩充个人势力,还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军阀、土皇帝。真正是发家致富的最好机会。
当然,在场所有人心里也很清楚,这种事自然不会轻易委派给外人。必然是袁肃的嫡系和亲信部将才有这样的机会,本来就是为了扩大袁肃本人的势力范围,怎么可能任由外人羽翼丰满自立门户呢?
“不过,话说在前头,这只是我的预想,至于是否能够实现还能一步一步的来。刚才已经说了,第一步是淮安,无论如何也不能空手而归。至于淮北,见机行事吧。”过了一会儿之后,袁肃转过身来面对众人说道。
“都督说的对,眼下我们只能有这个准备,但具体安排还得等开拔之后才能定下来。”陈文年一边点着头一边说道。
随后,众人又详细讨论了开拔的方案,包括部队行进顺序,交通工具的安排,战略物资的跟进。在讨论的差不多之后,才由着手拟定占据淮安和淮北的一些假设性方案,这方面大部分是对此次进军的预测。
会议一直进行到晚上,期间袁肃还出去发了一封电文到总镇,询问第一混成旅开拔之后的开支问题。到傍晚吃过晚饭时,总镇很快回了一封电文,告知总镇那边事先没有打算调动第一混成旅南下,陆军部临时命令以至于太过仓促,开拔所需的物资暂由第一混成旅独立承担,实在不行再转由陆军部调度补贴。
事实上这就是打了一个太极,把责任互相推卸。
袁肃倒是从中也看出了一点,冯国璋和段祺瑞各自有着各自的算盘,相互之间一直在明争暗斗。他甚至推测着陆军部临时下达的命令,专门就是为了针对冯国璋,不管是增加第二镇的后勤负担,还是不让第二镇一个人独享战果,这都是对冯国璋的一种打击。
晚上继续开会,袁肃把总镇的电报说了一下,接下来便根据现在的情况制订开拔细节。
整个会议都是一边讨论一边执行,确定一项便立刻派人去办,包括调度火车和安排仓储,也包括派遣先遣代表到开拔沿途各地去打点安排等等,甚至还确定派遣一名通讯官连夜赶往山东,直接驻扎在第二镇总镇那边负责接受传达信息。
忙忙碌碌的熬过了这一夜,到第二天凌晨时各团团长才赶紧返各自的回部队。
第72章,刻意打压
深夜,虽是刚过五月中旬,然而北方已有了夏日的清风,月朗星稀。在山东境内枣庄县城郊区,第二镇总镇大营依靠在一片山林下面,此时灯火辉熠,栅栏外来来往往着许多荷枪实弹的巡逻队。栅栏内,许多白色的行军帐篷整整齐齐罗列,在大营中央有一座由土木结构的中军大帐,帐内多处点灯,人影憧憧。
一名勤务兵从紧挨着中军大帐一侧的电报室匆匆走了出来,快步来到中军大帐门前,一番通报之后,他将刚刚收到的一封电文转交到了总镇第一副官师景云手里。
师景云一边看着电文,一边转身向大帐内走去。
冯国璋这时正端坐在书案后面,与两名参谋官正在研究着江苏北部的地形图。
“冯大人,滦州来电,奉陆军部急领,第一混成旅已经陆续启程开拔到这里与我们会合。”师景云走到冯国璋面前,把手中捧着的电文简单念了一遍。
“第一混成旅?袁梓镜的那支杂牌部队么?”冯国璋微微蹙了蹙眉头,脸色有几分不悦,说话时的语气除了疑惑之外便是不满。
“正是。电文里说,陆军部专门下达命令,并且连日都在促催,先遣联络大概在明后两日之间会到达,至于先头部队第一团则会在五月十八日抵达济南,差不多在二十一日能到达枣庄这边。”师景云不动声色的说道。
“段老鬼还真是无孔不入啊。”冯国璋缓缓的叹了一口气,意味深远的说道。
“大前天时滦州也来了一份电文,询问第一混成旅开拔期间所需军费物资的分配问题。当时咱们还在济南那边,因为冯大人忙于筹备和调度各部,所以这件事在下没有通报冯大人,擅自做主回电告知暂由第一混成旅自行承担。”略微停顿了一下,师景云又补充的说道。
“嗯,你做的很对。这袁梓镜在滦州经营的时间虽然不久,但也是有模有样,没必要让他来作势越来越大,再者还有他的叔父在背后撑腰,出这点钱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冯国璋面无表情的说道。
“大人,那第一混成旅开到了,我们当如何安置?”一旁的一名参谋官郑重其事的问道,他自然看得出其中的重要性。
第一混成旅虽然是编制在第二镇之下,可第二镇上上下下都很清楚,这支部队压根就是外人。说的好听一点,那是大总统给自己侄子一个机会,让其跟在第二镇学习历练一番;说的不好听,终归大总统还是有所介怀,故意让第二镇这边看着第一混成旅。
简单的来说,大总统对袁肃是不放心的。而第二镇总镇这边对第一混成旅也从来没当作是自己人来看待。
从冯国璋个人角度来看,他表面上可以对袁肃客客气气,在大总统面前也可以帮袁肃说一些好话,他这么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讨好大总统,另外一方面是拉拢袁肃,再一方面还是故意做个北洋集团内部的一些政敌来看。
不过从心理来说,他对袁肃如此迅速的崛起,同样是有担忧的。